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他18岁晋升为汉朝校尉,一人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二十岁升至镖旗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为大汉王朝夺取河西走廊以及成功开辟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就是霍去病,西汉时期和大将军卫青齐名的人物。霍去病虽然在二十岁出头就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他带的部队让人大跌眼镜:不仅殴打士兵还不给饭吃,但就算这样,依旧有很多人挤破了头皮想往里面钻。可就算这样,依旧有不少的士兵依旧要跟随他,这究竟是为何?

赏罚分明,让人心服口服

历史上对于霍去病的评价非常高,他虽然英年早逝,但却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在《史记》中却有着让人惊讶的记载:霍去病在管理军队的时候,实际上对自己的部队态度很差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部队中的粮草,只顾着自己吃,哪怕是这些粮草都扔掉,也不愿意把粮草给士兵们吃,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了霍去病军营中有很多士兵被活活饿死。史记中这样的记载实在是让人非常震惊。

但是,军队当中的士兵们却对此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举个例子。在霍去病指挥的战役当中,漠北之战是最凶险的一场战役,但它最后的结局也非常成功,在这场战役中,霍去病率领部队跨过大漠,过河活捉单于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又转攻左大将双,缴获敌人的军旗战鼓。

又越过难侯山,渡过弓卢水,抓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他带去的70000兵马最终损失了15000多人,看起来损失比较大,不过,斩杀对方士兵的数量超过了70000多,比霍去病带去的军队都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有一个细节,每一个归来的汉朝士兵马上,都挂着几颗匈奴士兵的人头,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些人头带回来呢?其实,是为了体现自身的杀敌数,放在现在的话也就是“业绩”。

不过,活着回来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斩杀敌军,也有一些士兵空手回来,在霍去病看来,这就是没有立功的表现,也就是没有“业绩”。

在霍去病的军营中,奖惩制度一向分明,只要是上战场立功了,有杀敌的表现,杀敌越多越能得到更多的粮草奖励,反之如果杀敌少,奖励的粮草就很少,如果没有杀敌,就没有粮草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去病出征,经常去到非常远的边境,粮草的消耗非常大,当时军中的粮草数量也十分有限,于是霍去病就用这样的方式,对立下战功的人予以嘉奖,军中当时还有一些滥竽充数,上战场躲在后面的士兵,这样的士兵势必没有战功,也就不会得到粮草奖励了。

而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大家对霍去病的做法很服气,那些没有粮草吃的人,由于自己滥竽充数而没有战功,就算有意见也不好说什么。霍去病这样的做法也赢得了军中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同时,这样的做法还有助于激励士兵们鼓足干劲向前冲,勇猛杀敌,因为他们明白,只有多杀敌,才有更多的饭吃,士兵们也会鼓励自己,如果打了胜仗,除了有粮草奖励,没准缴获敌方的一些粮草或者道具,还能小赚一笔,这样无论如何是比打输了要强百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殴打士兵”其实是军纪严明的表现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其他说法,那就是霍去病军队中除了赏罚分明之外,军队的纪律也十分严明,为了维持军纪,有的时候会存在“殴打士兵”的现象。由于对手是残暴的匈奴人,必须训练出一支精锐部队,于是霍去病便把部队的纪律打造得十分严格。

在部队行军的过程当中,霍去病和其手下将领为了更加鞭策士兵们,不让其偷懒,有时候为了起到惩戒作用,便会体罚士兵们,甚至会动手打他们几下,但其实这并不算虐待士兵,只是为了要督促他们加紧步伐前行,因为一旦因为一个人停下了,整个大部队的阵型就会乱。

在大漠之外,随时有着被匈奴人偷袭的危险,所以必须要保持一个好的防御阵型,稳步前进。保护军队不受突然袭击,这其实才是霍去病真正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放到现在,经历过军训拉练的人应该也都了解,如果部队在中途一旦停下脚步,不少人就会不想再站起来,甚至倒在地上睡觉,这样非常影响军训拉练的效果。

所以,霍去病军营当中的确存在殴打士兵的现象,不过,士兵们也十分佩服霍去病的做法,正是有了这样的严明军纪,最后大汉部队才能屡战屡胜。

严苛之下的“爱兵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