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顾婷婷 杭州报道

多地放开限购,房地产进入买方市场,在地产行业转型发展的当下,消费者对居住空间提出了更为舒适、聪明且个性化的要求。这些需求的实现需要“黑科技”的加持——即智能家居产业。

智能家居产业虽然发展多年,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内部竞争激烈,而消费者端的市场渗透不足,大多数企业目前仍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且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前,浙江省数字家庭产业与应用促进会和浙江省智能家居产业链联盟推出《数字未来+》“智家浙优”智能家居创新产品征集方案,旨在增值并融合浙江省的优质产品,汇聚优势资源,共同开拓市场,打破当前智能家居产业链单打独斗的局面。

同时, 2024年全国“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暨浙江省级首场“智能生活”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上,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山东、四川等省市的智能生活上下游产业链进行了有效的对接。

浙江智能家居产业渗透率高

据浙江省经信厅数据,截至2023年末,浙江省智能家居产业链监测企业达到2190家,工业总产值为9401.41亿元,同比略有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2104.03亿元,同比增长2.46%。

其中,智能化家居用品制造商有757家,工业总产值超过4713.79亿元,同比增长4.3%,营业收入达到4980.42亿元,同比增长3.7%。

智能家居系统集成服务企业的收入大幅提升,同比增长20.9%,总收入已达100亿元。智能家居在浙江的渗透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场了解到,本次“智能生活”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展示了浙江近年来智能生活产业链的创新应用成果,分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出行、智能教娱四个主题展览区,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精品展示区、“浙品链播”直播间和金融、法务供需洽谈区。

华数集团、淘天集团等9家企业推出了各自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场景。如1688工厂专注于智能家居工厂聚集地上下游产业的整合;麒盛科技提供睡眠一体化解决方案,零跑专注于智慧出行,Rokid开发智慧穿戴设备等。

聚焦需求端,落地应用场景

尽管新产品琳琅满目,但目前智能家居产业在协同上存在不足,缺乏整体解决方案。

“要进一步释放智能家居的消费潜力,需要围绕家庭应用场景进行整体升级,持续推动智能家居在更多生活场景的落地,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CSHIA秘书长、中智盟投资创始人、浙江省智能家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军建议。

周军进一步表示,目前智能家居产品设计人员多从技术角度设计产品,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女性市场对家的场景需求和对产品的外观要求高,目前这方面的需求并未得到很好的满足。

为解决这一问题,浙江省期望通过《数字未来+》“智家浙优”创新产品征集活动,筛选并推广创新显著、设计美观、品质精良、功能实用、文化突出、经济适用的智能家居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升级的需求。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产业数字化推进处二级调研员周金榜表示,在数据与场景的双重驱动、产业互联网和数实融合的双向助推下,智能家居产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新机遇,期待《数字未来 + 》“智家浙优”浙江省智能家居产品“多点开花”,强化资源共享,汇聚优质资源,抱团取暖,合作开拓市场,共同发力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创新枢纽。

“一会一盟”副秘书长、浙江省智能家居专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华数传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品牌中心副总监魏小彬介绍,征集活动旨在汇聚所有优质产品,设计出适合不同生活场景的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如针对90平方米、120平方米的不同户型定制不同的智能家居产品;同时也要考虑不同消费群体和不同家庭结构的需求,如针对城市白领家庭、农村家庭或老龄人口家庭有个性化的推荐。

“智能产品设计应以人为中心,根据不同家庭人员结构、阶层、年龄段进行分类设计,体现对人的关爱、情感关怀以及合理的性价比和技术适用性。”智能家居行业相关研究人员在会上表示。

未来继续强链补链

前不久,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重点在汽车换能、家电换置和家装厨卫换新三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智能生活”产业链对接活动是今年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省级主题对接活动之一,也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落地。

对接活动现场,华数传媒、北航杭州研究院、大华股份、麒盛科技等单位签署了“数字未来+创新联合体”合作协议,后续将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市场应用宣传推广等方面展开合作。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商超指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是释放大企业创新潜能、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常态化的供需对接、路演推介、项目撮合,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循环畅通。

下一步,浙江省将在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助力企业“加速进入”大企业配套供应链、引导中小企业“持续用好”各类创新资源三个重要环节发力,持续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向链延伸、向深拓展、向专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