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可惜的是,她的心虽然窍多,但长时间处在一窍不通的阶段。因为一窍不通,所以活得糊涂,直到被宝钗点拨而开窍,黛玉才迅速成长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通透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黛玉两次打赏下人中看出来。这两次对下人的打赏,第一次是随意,第二次是刻意;第一次是糊涂,第二次则体现了黛玉已深谙处世的智慧。

第一次打赏:随手抓两把钱给佳蕙,看似大方,实则糊涂。

第一次打赏:随手抓两把钱给佳蕙,看似大方,实则糊涂。

黛玉的第一次打赏发生在第二十六回,是通过小丫头佳蕙之口讲述的。

“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她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

好造化”就是运气好,作为跑腿的三等小丫头,佳蕙替宝玉给黛玉送东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当然也不止她一个人送过,但这次运气好,正碰上黛玉给丫头们分钱。

这个场景,就像乡下孩子串门,正好串到某一家在分享食物,于是来串门的孩子也分到了一份。

这是偶然性事件,从佳蕙的角度来看,是她“好造化”,赶巧碰上了,得了益处。但从黛玉的角度来看,却是个隐患重重的糊涂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说隐患重重?这时候的黛玉,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不懂有限钱财要用在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人身上。贾母为什么要给黛玉送钱?从重孙媳妇做到老祖宗的贾母,深知贾府上下是一双富贵眼,黛玉这个寄居的孤女,虽然有着贾母的宠爱,但难免下人们会慢待她。所以,手头有一些余钱,生活会更顺畅。比如想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不必求人。另外,支使下人时,给一些打赏,下人也会更愿意跑腿。这一点,可以从邢岫烟身上得到验证。

这就是所谓的人情世故,虽然潇湘馆的婆子丫头们有义务为黛玉服务,再加上贾母的权威迫使她们不敢对黛玉有所怠慢,但她们未必心甘情愿。何况,贾府历来就有厚待下人的传统,现成的例子,宝玉因被赵姨娘使坏大病了一场,整个怡红院忙碌了一场。事后,“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服侍的这些人都辛苦了,如今身上好了,各处还完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以宝玉在贾府的地位,老太太都要对服侍的人行赏,黛玉长期服药,服侍她的人自然也需要经常打赏。

这就是贾母给黛玉送钱的目的,以黛玉的特殊情况,她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但又不好从公费中出,所以贾母用自己的私房钱补贴她。

但是,此时的黛玉,因为不通人情世故,而且有着清高之性,所以对如何管理这笔钱没有概念,送过来马上就分了。

如果贾母是定期送黛玉是定期分,那么送来就分没问题,这就像一个部门每月定期发福利。但从黛玉抓了两把给佳蕙来看,她这个发福利的行为是随意性的,既没有定标准每人分多少,也没想着如何合理分配,感觉是见者有份,见不到的就没有。

这就给潇湘馆的管理埋下了隐患:偶然撞进来的佳蕙都分到了钱,潇湘馆的所有下人都分到了吗?如果没有,她们会怎么想?如果有,分配合理吗?如果合理,为什么可以随手抓两把分给外人?分出去的这两把算谁的?

所以,到了第四十五回,当宝钗建议黛玉喝燕窝粥时,黛玉担心“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婆子丫头们为什么会嫌她多事?为什么要咒她?因为黛玉不懂用打赏慰劳她们。底下人并不怕多事,怕的是白白地多事没好处可捞。连侍候宝玉的病都有赏,凭什么长期侍候黛玉的病却看不见奖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黛玉的低情商所带来的后果:把聪明才智都用在宝玉身上,活得糊里糊涂,不懂人情世故,对下人的打赏过于随意,导致下人们对她怨声载道。

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黛玉不是个合格的管理者。如果不是有贾母罩着,她早就像邢岫烟一样被下人欺负到要当衣服了。

第二次打赏:慰劳雨夜送燕窝的婆子,黛玉已深谙处世智慧。

第二次打赏:慰劳雨夜送燕窝的婆子,黛玉已深谙处世智慧。

黛玉的第二次打赏发生在第四十五回,宝钗承诺给黛玉提供燕窝,当天晚上,就派了个婆子送来。

这是个深秋的雨夜,这个时候被派差事,实在是个苦差事,因为要“打着伞,提着灯”,天雨路滑,而且秋夜清冷,实在不宜出门。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做的事就是大家围在一起玩牌。

可是,这一趟差事,送得她心里暖乎乎的,因为黛玉的表现实在太好。

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婆子笑道:“不瞒姑娘说,今年我大沾光儿了。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误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了闷。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那婆子笑道:“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说着,磕了一个头,外面接了钱,打伞去了。

仅从这段对话来看,实在看不出这是主子与奴仆之间的对话,一向清高的黛玉既谦卑又客气。“难为你,误了你发财”,不但话说得让人心里舒服,还有实在的几百赏钱。这样的差事,再苦再冷都愿意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黛玉,已经深谙处世的智慧。这婆子是宝钗派来的,是替宝钗办差,如果黛玉不打赏她,甚至冷冰冰地对她,她也无话可说。但是,难免会心里不舒服,在打牌时念叨诅咒几句也情有可原,黛玉所担心的诅咒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再看黛玉这次的表现,谁还会嫌她多事?谁还会背后诅咒她?大家只会互相交流林姑娘待人和善、出手大方,甚至争着为她跑腿办事。

这就是黛玉两次打赏的巨大变化:第一次太随意埋下隐患,第二次是刻意而赢来口碑。

那么,黛玉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第四十二回的“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宝钗的点拨,让黛玉开窍了。宝钗告诉黛玉,杂书可读,但不能读得移了性情。所谓移了性情,对于黛玉来说,就是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宝玉身上,忽视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黛玉开了窍,把目光从宝玉身上移开,看到了身边的人情世故,她便迅速学会了处世智慧,于是有了对婆子的这番言行。

宝钗的“兰言解疑癖”,对黛玉来说,无异于醍醐灌顶。当然,也只有悟性极高的聪明人才能实现醍醐灌顶,瞬间清醒。这也是黛玉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她活得糊涂,迷失了自我;在此之后,她变得通透,成为了和宝钗一样世事洞明的智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