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围绕燃油政策的质疑,也变得愈发激烈。

毕竟,油车要多缴钱也就罢了,政策上还有各种限制行驶、限制排量——令人很不开心。

根本不知道高层,是怎么考虑的!

然而,事情远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国家之所以区别对待燃油车的使用,背后的目的,看懂的人其实不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解我们面临的困境就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困境,可能很多人还不清楚,其实到2022年为止,自主品牌在汽车市场上,仍然处于劣势。

说白了就是,50%以上的市场份额,都被合资品牌所占据,中高端产品就更不用说了——自主汽车,根本没多大市场。

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就业、利润,其实都掌握在外国品牌手中。

而这个数字有多庞大呢?仅以2023年来看,中国全年汽车销量就高达3009.4万辆,销售金额至少有4万亿的样子。

用这个金额,去核算过去几十年里,合资在中国的获益,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国家对石油的依存度还非常高。

而且这不是一两年的问题,事实上从1993年开始,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就开始直线上升。

不到20年的时间,就超过了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依存度一度高达70%的样子。

虽然国内也能产油,但产量真的很有限,按照2023年的数据,也就能满足27%的年度需求。

关键这还不是在故意控制,事实上,各大油田都尽力了。

譬如相对伊拉克来说,几乎贵7倍的开采成本,我们都在努力开采,就能知道到底有多难。

那这和区别对待燃油车的使用有啥关系呢?其实关系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白了就是,在做限制的情况下,形势已经如此,不做限制,估计更糟糕了。

况且,也是因为这样的限制,才给了新能源汽车足够的时间,进行萌芽和成长,让自主品牌得以翻身。

所以,到了2024年,我们看到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突破了50%的重要关口;看到了理想、问界等品牌冲击了bba(宝马、奔驰、奥迪)的市场,迫使豪华油车开始降价…

同时,也目睹了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奥迪、丰田这样的传统汽车巨头,向华为等科技公司寻求合作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高度依赖进口石油,潜在的危害,其实比我们想象中大。

毕竟,从历史上看,全球一共出现了3次石油危机,因为这3次危机,不少国家都出现了衰退。

为了不步它们的后尘,限制油车使用,减少石油依赖,也是有战略意义的事。

简单点说就是,可以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避免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时,某些国家在石油资源上,对我们卡脖子。

美好的理论已明确,但实际应用中,何时能“一视同仁”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时我们可以放宽对燃油车的限制,实现政策上的“一视同仁”?

这可能依赖于两个关键因素:电动车的市场占比和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

首先,从市场占比来看,尽管电动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显著提升,与燃油车持平,但在所有在路上行驶的车辆中,电动汽车的实际存量占比仅为5.5%。

按照正常的市场发展规律,也许需要电车的存量占比达到30%左右,政策对燃油车的限制,才会开始放宽。

考虑到目前的数据,这一目标还相对遥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不能忽略石油资源的依赖度。

说白了就是,如果中国的石油资源能够自给自主,还有必要折腾这些吗?

没有必要!

但只要有一天不能自己自主,对外依赖度很高,这种限制就很难说会放松。

毕竟,这就和粮食战略一样,你不能总指望国际粮价总是很合理。

万一呢?万一哪天别人看到了你的软肋,针对你的要害进行致命一击——你拿什么来阻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不仅是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选择问题,而是一场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经济独立与环境未来的全局考量。

高层的每一步行动,虽然在短期内看上去不够合理,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举措是我们在不确定的国际舞台上,寻求稳定与发展的必要步骤,不是吗?

所以,大家还是尽量去适应和谅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