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百度副总裁璩静因不当言论离职。她那一番狼性文化满满的说教,赢得了近百万粉丝,也将百度推上了风口浪尖。面对汹涌而至的批评和指责,虽然事后她诚恳道歉,仍然落了个离职的下场。是不是她讲了假话?

璩静的这番话触动了底层民众的神经。很多人认为其行为是PUA普通员工,将下属不当人看,而是当成了不休息的机器。她要的是成果和业绩,不管你的家庭和爱情是否遭遇不幸。有人质问道:你到底是企业家还是资本家?

虽然舆论翻滚,可是毕竟热一阵子就过去了。为何璩静公开道歉并删除视频后,仍然没能挽救自己的前程呢?认真想一下,未必真是我们这些网民不放过她,而是她破坏了职场的潜规则。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璩静说的是真话。不过,她犯了职场一大忌:看破不说破!璩静的话虽不假,却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揭示了真相,又可能伤害到身边的人。她本是讲出了实情,却未曾想到,真话未必能带来好的结果。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选择:是直言不讳,还是选择沉默?是勇敢地说出真相,还是为了维护和谐而保持沉默?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情况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和理解力也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璩静的错不在于她说了什么,而是她不该将职场的这个秘密说出来,虽然很多管理层就是这样做的。在说出真相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承受能力。真话可以揭开真相,但也可能揭开他人的伤疤,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作为公关部的负责人,璩静曾经风头无两。而她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来百度一切都好好的,这位公关大佬却让自家后院失火,而放火的恰恰是她自己。这样的后果恐怕不是她所想要的,据说百度市值蒸发了6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璩静说“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从一般人角度来看,如果员工因为闹分手申请离职,总要问下什么原因吧?可是从她的角度来看,这是你的私事,毕竟她连自己孩子读几年级都忘记了。

“我又不是她婆婆,我主要考虑的是他能不能在他的岗位,及时给我交付结果……”璩静所讲的这番话,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她强调的是员工能否及时完成工作任务,而非过多关注员工的个人情感和家庭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在越来越卷的企业竞争中,狼性文化有着很大的市场。事实上,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让企业在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大的优势。华为工作压力不大,还是腾讯更轻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高强度工作压力,并非只在企业间传导。去年河南某小学00后女教师自杀,遗书讲述的原因就是工作压力大。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参加各种培训和社会活动。而很多法官也不轻松,每周都有几天要加班。

由此可见,狼性文化并不局限于企业,而是渗透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高强度工作和压力,大家都是狼狈不堪,可是却很少有人去提出来。有些加班明显是违反《劳动法》的,可是谁会去公开提这个问题呢?

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说多少真话,而在于如何在说真话的同时,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敏感度和同理心,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去理解他人的立场。璩静,恰恰没有注意这一点,而他人不仅是底层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璩静对自己所在的企业还是尊重的。即使身处漩涡,她也及时声明自己的言行与公司无关,而且也为自己的不当言论给公司造成的影响道歉。对于大家的批评,她表示诚恳的接受。

在视频中,璩静自爆曾被员工写了300封举报信,她称信中“大部分内容都是诽谤杜撰的”。有网友对职场中的恶意举报行为表示谴责,建议她依法维权。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企业领导者应当避免公开发布可能引起争议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璩静真的遭遇了员工诽谤,在法律上该如何处理呢?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确实有人捏造事实,或者故意歪曲事实,意图贬损璩静的人格或者降低其在社会上的威信,则涉嫌诽谤他人。受害人可以选择报警,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道歉并赔偿损失。

企业家绝对不是资本家,而职场也不是游戏场。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将别人不当人看。璩静讲的是真话,却破坏了职场潜规则。如果你一旦突破了这个规则,那就离危险不远了。对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