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1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1—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73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专家分析,信贷投放更加均衡,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4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7.78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与上月末持平。1—4月,各项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市场专家普遍认为,4月信贷投放量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的融资需求,与当前经济增长情况相适应,符合市场预期。此外,信贷投放更为均衡。以往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有“开门红”的季节性规律,今年一季度贷款冲高已有缓解,投放节奏较去年更为平滑。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介绍,往年金融机构“开门红”导致的信贷投放“过山车”现象今年有所减轻,金融机构冲业绩的指标导向弱化,信贷投放更趋稳健。今年信贷整体将呈现均衡投放的特征。在经济结构转型期,不仅要看单月信贷增长情况,更要注重从贷款累积增量评判金融支持力度。

在信贷投放节奏更趋平稳适度的同时,贷款利率也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数据显示,4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6%,基本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23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利率为3.7%,比上月低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48个基点,都处于历史低位。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等措施,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政策效果明显,贷款利率进入“3”时代,有效减轻企业利息负担。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4月公布的LPR较上月持平,延续了此前的稳定态势,符合市场预期,也反映出当前货币政策在稳健中寻求平衡的特点。当前部分信贷利率已经较低,LPR报价维持不变,也旨在防空转、提效率,这样既能助推经济增长,又能引导存量金融资源结构调整。”

4月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都比上月有所回落。M2同比增长7.2%,M1同比下降1.4%。对于4月货币增速回落,温彬分析:“一是年初以来债市走牛提振理财等资管产品收益率,银行存款向理财等分流。二是监管部门加大对资金空转套利、银行手工补息等行为的规范,挤出部分虚增的存贷款水分。三是优化金融业增加值核算,个别地方政府通过扩张存贷款提高金融增加值的动力明显减弱。”

温彬认为,未来几个月,伴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逐步向好、政府部门融资加快以及债市逐步回归基本面逻辑,货币供应量增速将有所企稳。

从社融数据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相对平稳。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89.93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1—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73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市场人士分析,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3%,依然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年内预计政府债券后续将加快发行,全年仍有可观的净融资规模,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形成稳定支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