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观察敌情的侦察兵,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卡尔加里小虎原创作品,仅在头条号发表,现已开通全网自动维权,谢绝任何形式的搬运抄袭,转发请注明出处!

一、此炸鱼不是跳水队的“炸鱼”,而是真的炸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菲律宾“炸鱼队”在跳水比赛中的表现被抓拍。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一提到炸鱼,一般人不是想到餐桌上炸鱼,就是跳水比赛中的“炸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菲律宾”炸鱼队“名场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这篇文章要说的是真的炸鱼-拿炸药、手榴弹、地雷炸鱼!

二、广西边防13团勘察小分队,执行任务之余,经常开展炸鱼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小河沟炸鱼。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战老兵,边防13团侦察股长罗定伟(转业后任广东省中山市看守所政委)在回忆文章中,讲述了当年炸鱼的来龙去脉。

1991年春季,根据我国外交部的要求,通过对中越边境线上的界碑(包括正碑、附碑)拍照、勘察,把它的地理坐标、朝向、正面、侧面、走向以及周围地形,整理成册、迅速上报。

因此,边防13团组建了由侦察股长罗定伟和司令部副参谋长兰庭玉负责的勘察小分队,小分队成员由侦察队,特务连工兵排挑选精干人员组成。

这个任务可不容易完成,因为当时边境线上界碑情况非常复杂,经过十年的自卫还击作战,界碑附近都埋上了无数的地雷,长满了树藤和杂草。

勘察小分队的官兵们,每天背着沉重的装备与武器,在长时间的行军开路、排雷、砍树割草的工作状态下,每一名干部战士的神经都是绷得非常紧。

为了舒缓大家的情绪,也顺便解决掉排雷后产生的大量爆炸物,炸鱼就成为官兵们经常开展的一项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出来的各种地雷。图片来源于网络。

罗定伟回忆道:

因为有些界碑雷情没那么复杂,容易接近,不需要那么多人手,我们就会分出一部分人去炸鱼,一部分人去勘察界碑,可谓一举两得!炸鱼时,我们通常用200克的TNT,大的水坑就用排除击发装置的越军反坦克地雷。

随着一声巨响,几秒钟后,水面就浮起一大片大小不一的鱼。

看见此景,大家兴奋不已,有的穿着大裤衩的,有的干脆“剥光猪”,争先恐后地跳到水里去捞鱼,不亦乐乎哪!

正因为有这项活动,给我们这些与死神打交道的人带来了无尽的快乐。想想那些场景,捞上几十斤上百斤鱼,在那个伙食费非常有限,生活艰苦的年代,有鱼有肉吃,既改善了生活又乐趣无穷,干部战士不知有多开心,而这种乐趣恐怕现在的人们是很难体会得到的。

这种乐趣实际上老卡也经历过,比侦察股长罗定伟回忆的1991年还早些。

当年老卡(海军)和一名武警,就用炸药在小河沟炸过鱼,但地方没选好,只浮上来两三条手指长的小鱼。

快乐在于过程,点燃导火索,然后将炸药扔进河里,看着激起的高高水柱,还是很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