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1948年10月,四野拿下锦州,这意味着华北与锦州的连通门户即将关上,廖耀湘兵团岌岌可危。

老蒋慌了手脚,他两次飞往沈阳,亲自部署,策划廖兵团从东北总撤退。

他责令廖耀湘率西进兵团(含新编第1、第3、第6军及第71、第49军主力共11个师,外加3个骑兵旅组成)从黑山、大虎山西进,在锦西东进兵团的配合下,将锦州从我军手中夺回,然后打通北宁路,以使东北的蒋军全部退入华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耀湘(左)】

但是,东北野战军的怎么可能答应?他们关门,就是为了打狗,煮熟的鸭子不可能让它飞了。

东野、罗首长得知,廖耀湘兵团由新立屯地区正在南进,他们判断,该兵团可能继续西进,夹着尾巴逃跑。

他们立即向总部请示,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将廖兵团歼灭在沈阳锦州之间。

命令下达后,梁兴初率领10纵,将廖兵团堵在了黑山和大虎山一线,辽南独2师又在南部的台安堵住了它的去路。

廖耀湘无奈,在10月25日改向北宁线的胡家窝棚方向逃窜。

消息传来,林总镇定自若,说:“正好,黄永胜的6纵在那里呢。”

可是,林总话音未落,报务员匆匆走进指挥部,将一份电报交给了参谋长刘亚楼。

刘亚楼一看急了,对林总说道:“黄永胜的6纵联系不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一林总,左三刘亚楼】

也就是说,6纵从林总、罗荣桓的指挥视线中消失了。

林总一听,脸顿时阴沉了下来,看着地图一言不发。

罗荣桓听了也双眉紧皱,陷入了沉思。

5个小时过去了,6纵联系不上。

10个小时过去了,6纵还是联系不上。

整整两天一夜,6纵杳无音信。

廖耀湘兵团正在逃窜,大战在即,在这个节骨眼上,作为主力的6纵竟然莫名其妙联系不上了,指挥部里空气紧张。

林总铁青着脸,罗荣桓心事重重。

刘亚楼更是火冒三丈说道:“这个黄永胜,在搞什么名堂?贻误战机让廖兵团跑了,非杀了他的头不可!”

其他人没有说话,他们在猜测,黄永胜是不是又在使性子?

黄永胜是一员悍将,在四野战将中是出了名的能打,但他个性强也是出了名的。

1932年,黄永胜担任红12军36师师长时,跟政委邓华合不来,二人在工作中发生矛盾。

无奈之下,上级只好在1933年将邓华调到别的部队当政委。

1937年,这对“冤家”又到了一起,黄永胜担任685团团长,担任政委的偏偏是邓华。

二人在工作中难免撞出火星,这一次,黄永胜被调到独立团当副团长。对于这个委任,黄永胜有一些情绪,不太配合独立团团长的工作。

这还不算,有一天,黄永胜竟然不辞而别,带着两个连跑到晋东南打游击去了。

后来,他在晋察冀军区3分区当副司令员的时候,跟司令员也谈不拢,经常发生争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永胜(左)】

那么,这次在大战中忽然失联的黄永胜,会不会是因为跟别人闹了情绪呢?

6纵的政委是赖传珠,他的性格敦厚,脾气好,跟大家都能团结共事,按理不会跟黄永胜闹矛盾。

再说了,现在是整个6纵失联了,不会是因为黄永胜个人在耍脾气。

那么,6纵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失联了呢?

这跟当时复杂的形势有关。锦州攻坚和塔山阻援的时候,就一百多平方公里大的地方,野司布置妥当之后,大家各就各位,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就行,不会乱套。

这次辽西会战,情况则大不相同,廖耀湘是个老奸巨猾的人,他有三个方向可以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可以往西南去锦州,还可以往南到营口,或者往东南到沈阳去。

他到底会向哪里,林总、罗荣桓难以预知。

别说他们,就是在南京的老蒋,心里也没谱。

甚至说廖耀湘本人,这时候也乱了方寸,并不知晓自己要去哪里。

锦州没有攻克之前,廖耀湘主张向南,去营口。

在得知锦州被四野攻克之后,他心乱如麻,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因为选项太多了。

因此,野司只能随着形势的变化,来随机应变制定和调整作战方案。

对于所属的各个部队,在这样复杂的战场环境下,也不得不经常“朝令夕改”,今天向东,明天又可能向西。

上级也给了部队很多选项,有很大的自主权。

比如,在10月20日,“林罗刘”给6纵发电,让他们隐蔽在彰武,等待战斗命令,目标是包围那里的敌人。

但同时又说,当这里的敌人有撤退的迹象时,就立即出战。

到了24日,“林罗刘”又命令他们强行军到黑山和新民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耀湘】

黄永胜接到电报,立即率领部队,急行军到达黑山与新民之间。

这时,野战军总部又来电了,说廖部可能准备向台安东面撤退,要求6纵立即赶到那里去阻截敌人。6纵只好立即调转方向,准备出发。

但是,还没有走多远,总部又来了命令,说廖耀湘兵团还在黑山以东。

电报还说,总部已派遣一个纵队赶往台安,命令6纵向黑山以东方向行进,务必在那里拦截敌人。

也就是说,在不到一天时间,6纵收到了3个完全不同的命令。

在每一封电报的开头,往往标着类似“上一封电报作废”的字样。

没办法,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不能一成不变,只能敌变我变、随时调整作战方案。

当然,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敌人无论向哪里,都必须死死咬住,不让他跑了,等攻锦州的主力到来之后,将其围歼。

回到重点:这时候6纵在哪里,为何失联了?

25日黄昏,6纵2个师分成两路齐头并进,每个师又变成两个行军纵队。

由于敌人动向不明,我军又没有侦察飞机,只能摸索着前进。

这跟部队失联有什么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永胜】

原来,黄永胜知道,廖兵团机械化程度很高,6纵全靠两条腿,要想跑过汽车轮,必须强行军,跟敌人赛跑。

在两天一夜的时间里,6纵跑了100多公里。

别忘了,他们可不是轻装行军,而是带着干粮、水壶,还有枪支、弹药。

几样东西加起来,怎么也有30斤。

而且他们在60个小时中,连眼皮都没有合一下,甚至没有功夫喘口气。

这样高强度的行军,通信机要人员也不例外。

在移动的环境下,他们没有条件、没有时间把电台给架设起来。

在野司首长看来,6纵就是从他们视野消失了。

问题来了,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断了跟上级的联系。

要知道,野司指挥十几个纵队,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役的布局。

作为身经百战的将领,黄永胜和赖传珠不可能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既然如此,他们为何没有跟上级联系?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敌人的飞机当时在战区上空徘徊,架设电台的话,很可能会被敌人发现。

还有,发电报的话肯定会有电波,万一被敌人截获,一旦泄露的话,后果将非常严重。

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可能会让敌人逃窜,整个战役就会失败。

因此,黄永胜认为,当务之急是赶到敌人前面,截住廖兵团的退路。

架设电台跟上级联系,等完成上述任务之后再办也不迟。

就这样,6纵终于抢在敌人前面,到达了胡家窝棚的西面,切断了敌人的退路。

紧接着,黄永胜下令大家马不停蹄抢占制高点,修筑工事,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这时候,黄永胜才如释重负地说:“赶紧架设电台,向野司汇报。”

26日晚上,林罗刘三位首长在指挥所忧心忡忡的时候,6纵的电报来了。

机要员高兴地拿着电报跑进指挥所,兴奋地说:“报告首长,6纵有消息了。”

林总、罗荣桓和刘亚楼眼里全都泛起亮光,不约而同说:“电文里怎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亚楼】

“6纵已经赶到胡家窝棚西边的八宝镇,将廖兵团向西的退路截住!”

原来,在26日下午4点,6纵16师的前卫团46团就跨过北宁铁路,到了厉家窝棚和姚家窝棚一带,将廖耀湘兵团的先头部队新3军14师堵住。

闻听这一消息,大家的脸上全都露出笑容。

林总虽然没有笑,眉头也舒展开来。

刘亚楼兴奋地说:“这个黄永胜,还真有两下子!”

不久后,厉家窝棚阻击战打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野炮兵部队】

在之后的战斗中,黄永胜镇定自若,指挥6纵跟敌人死磕。

厉家窝棚阻击战,可以说是辽沈战役甚至是东北解放战争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激烈程度可以跟塔山阻击战相比较。

126师9个连在战斗中基本上打没了,只剩下不到20个人。

46团牺牲人数达到三分之一,加上受伤人数的话,超过了一半,其中包括团政委、参谋长和2个营长。

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的血没有保留。

在全军将士的共同努力下,廖耀湘兵团10万人被全歼,其中6纵共毙俘敌军2.6万多人,战果辉煌。

此战,也是黄永胜担任纵队司令员之后的一大胜仗,可以说是一战成名,奠定了他在4野的地位。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