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只在长安休整了三天就踏上了东征的路途,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他们从潼关出发,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华阴、弘农与武关,陕州就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服洛阳,难度其实不在洛阳,而是在陕州,它是通往洛阳的“华山一条路”,狭窄、险峻、易守难攻,这一点请参看前文的“桃林之战”(灵宝之战)。

对叛军来说,丢了陕州,洛阳也就没有必要再守了,根本守不住。所以,安庆绪特地令严庄率兵到前线担任总指挥。

自从安禄山占领两京后,气势上似乎占了上风,其实也是元气大伤,叛军在河北、太原、睢阳、南阳、关中的列次战役中输多胜少,即便赢了也是惨胜,光是一个睢阳就让他们折损了十几万人马。所以,此时的叛军杂牌军多于精锐,已经不再是当初那支令人恐怖的铁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阻止唐军东进,安庆绪几乎倾囊而出,赌上了老婆本。

严庄将战场设定在了新店,这里北临黄河,南依高山,中间夹一条狭长的山道,山道东侧平缓宽阔,方便叛军运送补给,万一战事不利跑起来也快。

叛军提前抵达,占据了山腰,对山道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

十月十五日,唐军抵达新店。唐军的配置跟香积寺之战大体相当,只留下了大食、于阗的外援作为运粮队,总指挥依然是李俶和郭子仪。

相对于香积寺之战,郭子仪做了几点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由前、中、后三军变成了更简单的两队,一队担任主攻,一队担任侧翼迂回包抄。

二是主攻由李嗣业的安西军换成了自己的嫡系朔方军,这一点可以理解,总不能风头都让安西军出了吧?让主帅面子往哪儿搁?

三是他将回纥骑兵拆散,一部分留在朔方军担任机动兵力,另一部分随李嗣业承担迂回包抄的任务。

郭子仪的思路很清晰,安西军负责扫荡叛军侧翼,并绕后袭击,朔方军从山下仰攻叛军,两军前后夹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起来很像“呆仗”,没什么技术含量,跟香积寺的肉搏战差不多。其实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兵法说“奇正相合”,“正为主,奇为变”,真正的技术含量多体现在战术层面,在战略目标层面还得以“正”为主。

这场战斗在史书上的描述很简单:“庄大战新店,以骑挑战,六遇辄北,王师逐之,入贼垒。贼张两翼攻之,追兵没,王师乱,几不能军。嗣业驰,殊死斗,回纥自南山缭击其背,贼惊,遂乱。”

郭子仪很谨慎,试探着攻了几次,发现难度很大,叛军的地形优势太明显,于是他干脆将士兵们都撤了下来,静观其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静观其变,其实就是等李嗣业的侧翼能扯动敌军的防线。

但严庄似乎有点心急,他派出小股骑兵下山,数次袭扰唐军,但都被唐军打败了。

或许是几次小胜鼓舞了唐军的士气,将士们纷纷要求乘胜追击。估计郭子仪不想打击士气,同意了请求,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于是唐军全线出动,向山上蜂拥而去。

叛军奋力抵抗,依然难敌唐军的进攻,很快被攻克数座堡垒。

面对胜利,郭子仪直皱眉头,这胜利似乎来得太快了吧?叛军人数足足有十几万,怎么会这么不经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他狐疑之际,战局发生了变化,两翼突然传来喊杀声。果然上当了,原来,严庄的败退只是诱兵之计。

如果叛军死守山上,唐军硬攻,双方比拼的就是意志力,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一场肉搏战,最后的胜者一定是训练有素的一方。

很显然,严庄有点底气不足。他们刚刚丢了长安,折损八万精锐,一仗被打回原形,正处于士气低落的时候,连他本人都做好了“上岸”的准备。

所以,严庄决定对唐军实施围歼,他一边派出小股骑兵袭扰诱惑唐军,一边分兵两翼,由最精锐的同罗、奚族骑兵担任,企图断了唐军的后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场上最怕被包围,被夹击,一旦他们完成夹击,山顶的叛军就会发动总攻,唐军必败无疑。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突前的唐军很快被叛军歼灭,唐军军心大动,阵型立刻乱了,眼看就要进入崩溃的节奏。

好在郭子仪经验丰富,他没有慌乱,而是祭出了杀手锏,由仆固怀恩率领回纥骑兵攻打企图绕后的叛军。

激战开始了,双方主力对主力,侧翼对侧翼,一时杀声震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嗣业呢?他干嘛去了?这边已经形势危急,他怎么还没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