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年前,“空降十五勇士”像雄鹰般扑向灾区疮痍大地。

有些记忆永远无法忘却

有些身影始终萦绕在脑海

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04秒

一个永远无法被遗忘的时刻

在这最危急的时刻

有些身影逆行而上

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3小时,5小时,10小时……震中汶川、茂县等地与外地失去联系,几十万群众生死不明。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中央军委果断决定,启用空降兵部队。

5月13日凌晨,李振波得到作战值班室的急召。他在心里隐隐有了猜想。在上级宣布命令后,猜测果然变成了现实,这次空降汶川,他将负责此次跳伞的技术保障任务。

难!拿到地图后,李振波吸了口凉气。高山、峡谷、河流,这些空降兵所不希望遇到的降落点此次全部集聚到了灾区更让人绝望的是,地震后,震中地区已遭到毁灭性破坏,许多未知的危险还在时刻等待着空降队员们去面对。这将不会是一次普通的演习或训练,而是中国空降兵在高原复杂地区,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进行的首次抗震救灾行动。当时,他们已做好了出现三分之一伤亡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年前的李振波(来源:中国军网)

5月13日早,李振波和战友们飞赴灾区。雨从未停,在8000米高空,飞机仿佛钻进了湿漉漉的棉絮,团团水雾从飞机外掠过。高空零下十几度,浓积云积雨云随处可见,飞机的雨刮器已不能工作。李振波明白,在这样的天气下,机身结冰的可能性骤增,不要说是跳伞,就连飞机的安全飞行都受到了极大威胁,如果高度继续下降,飞机解体的危险随时有可能发生。

想到灾区里绝望又焦急的百姓,没有一个人愿意终止任务。飞行员继续冒险飞行、空降兵开始做跳伞准备,所有人都在寻找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呼吸急促,耳朵不适,第一个要跳伞的于亚宾准备迎接舱门打开后的寒风。然而,机身此时已经结冰,舱门“咯吱咯吱”响了两声,并没有打开。

负责指挥的李振波在机舱里前前后后走来走去,最终由飞行人员请示地面指挥员后决定返航。

半小时后,队员们以最不希望的方式返回到了成都机场,无奈、焦急、遗憾……还没有到达灾区,未完成任务的压力堵在了每个跳伞员的心上。

“我们的任务是侦察、了解、报告灾情,是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关心传递给灾区人民,我们是去救人的,绝不能做无谓的牺牲,这样对救灾没有丝毫帮助。”尽管情况紧急,李振波的心里也深深明白,自己必须要冷静。

回到成都机场时,已是地震发生二十余小时后,地面部队早已开始向灾区挺进。

李振波向上级申请换用翼伞来应对持续的恶劣天气,并着手选拔一只跳伞小分队。 翼伞是一种适合小分队执行特殊任务的伞具,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空降兵训练有规定,只有使用圆伞跳伞达到一定次数,才能开始使用翼伞。

而李振波的要求不止于此,他向上级请缨亲自担任指挥员带领大家跳伞。

“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命危险。在这紧急关头,在灾区最需要人民子弟兵的时候,我作为一名空降兵,责无旁贷,希望深入灾区一线,实施救灾行动,为此,我向军党委请战,担负先遣小分队队长,有能力、有决心带领小分队使用高空翼伞,空降深入地震核心地区,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救灾任务,誓死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以上这段文字,是李振波在跳伞前写下的请战书,这位来自于黄继光生前部队的老兵,在任何时候,从未退缩过、犹豫过。

终于,在5月14日11时,天气稍微好转,但小雨还未停下,运载着15名空降兵的飞机再次飞上了天空。

飞机到达茂县上空后,云层露出缝隙,战士们终于等到了跳伞指令。

“跳!跳!跳!”

没有一秒的犹豫,打头阵的李振波在空中扎了个猛子,如雄鹰一般扑向满是疮痍的震中“孤岛”。

在降落的14分钟里,他遭遇了跳伞生涯中第一次主伞未能打开的情况。他马上去拉备用伞,万幸的是,随着“砰”地一声,备用伞开了,他抓住了剩下50%的生的希望。

在伞降过程中,李振波和战友渐渐看见了灾区的样貌,丛林、山崖、河流,以及垮塌的断壁……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能再快一点降落到想要到达的地方。

终于,15名战士全部安全降落,当百姓看见他们时,不少人都哭着跑向他们。在持续了46个小时的混沌后,最先出现的救援者,就是李振波和他的战友们。百姓抱住他们,颤抖地哭喊着:“我们终于有救了!谢谢你们!”

“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每一位军人都会义不容辞”,这位大校后来才明白,他们的纵然一跃,给了多少百姓以生的希望,这一跳,太值!

降落后,空降十五勇士变成了插入震中的一把尖刀,任务没有停止,他们就没停下奔波的脚步。

空降之后的7个昼夜,他们冒着多次余震,翻越了4座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先后在7个乡、55个村庄侦查灾情,共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为指挥部指挥部队开进和部署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的信息依据。

他们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军人本色。为了携带更多的设备,15人出发时每人只随身穿了一套迷彩服,带了不足3天的干粮和饮水。从5月17日起,他们开始断粮没有水喝,更没有药品,夜幕降临后,只能钻进降落伞里抵御川西高原的夜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16年前空降兵15勇士从震区归来后在机场的合影:从左往右、从后到前依次为——刘文辉、李玉山、王磊、赵海东、刘志保、雷志胜、殷远、赵四方、王君伟、任涛、李振波、于亚宾、郭龙帅、李亚军、向海波。

除了上述15名勇士从4999米高空向着地震震中一跃而下

还有身着雨衣的军人站在峭壁上托举着危难中的生命

还有那些穿行在残垣断壁之间的空军蓝

一幕一幕

被镜头定格被历史铭记

永恒的瞬间,无声的历史

16年过去

我们从未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全军第一支在灾区投入救灾行动的力量

原成都军区空军雷达某团,是全军第一支在灾区投入救灾行动的力量。

地震发生时,时任团长张肇荣正带领该团41名官兵,由成都经汶川到阿坝州进行换站,行至理县甘堡藏寨附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然,一声巨响之后,山体震荡,飞石如雨。张肇荣果断下达命令,指挥官兵迅即抢救藏族群众生命。由于抢救及时,这个居住了886名藏族同胞的寨子只有一名群众遇难。

5月13日,张肇荣利用阿坝州防火办指挥所唯一的一套短波电台向成空机关上报了当地灾情和抢险情况。

张肇荣和41名官兵牢记使命,攻难克险。他们把自己随身带的食物分送给藏族同胞,迅速组织力量打通了甘堡乡、甘堡寨到县城的通道15公里、通往山寨各户的土路7.5公里,救助25名藏族伤员脱险,安全转移560名藏族群众。

2

空军运输机部队超强度出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3日,空军出动了32架各型运输机,飞行113架次,紧急空运6806人、救灾物资和药品79.3吨到达灾区一线,创造了空军历史上动用飞机最多、飞行强度最大、在空时间最长等多项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4日14时15分,原空军总医院90名医护工作者乘坐飞机,紧急赶赴地震灾区。与此同时,空军驻湖北、陕西军用机场共12架大型运输机连续起飞,运载50支1500名医疗小分队和100余吨物资奔赴灾区,拉开空军第二次大规模紧急空运序幕。

3

15勇士惊天一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4日上午,空军空降兵部队再次飞赴茂县上空。11时47分,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李振波带领15人组成的先遣小分队,携带通信、引导、侦察等装备,分成两个批次从4999米的高空跳下,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盲跳”至茂县地域。

惊天一跳,只为人民。安全着陆后,他们在汶川、茂县两县展开震情侦察,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空降茂县是中国空降兵首次以空降方式投入非战争军事行动并实施救援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15勇士从震区归来后在机场的合影,从左往右、从后到前,依次为:刘文辉、李玉山、王磊、赵海东、刘志保、雷志胜、殷远、赵四方、王君伟、任涛、李振波、于亚宾、郭龙帅、李亚军、向海波。

4

“阳光机组”开辟空中生命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这个机组在没有气象资料、没有航路资料、没有地面通信保障的条件下,开辟通往灾区的新航线,率先打通“孤岛”映秀、银厂沟的空中生命通道,一次次往返于高山峡谷之间,转移危重伤员,空运救灾物资,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在灾区降落的空中救援力量、第一个将救援物资空投灾区、第一个通过空中通道转移伤员。

因为时任机长名叫杨光,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阳光机组”。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阳光机组”所在的飞行大队,共飞行191架次,空投空运各类救灾物资59.4吨,运送伤员、被困群众和救灾人员875人。

5

众志成城托举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空军官兵冒雨用身体搭建人梯,把伤员从40米高、坡度约60度的断崖上抬下来的难忘瞬间。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1800余名空军官兵奔赴成都彭州市银厂沟展开救援。6天时间里,官兵们共营救转移群众数千人,从废墟中挖出幸存者数十人。

这其中,银厂沟小龙潭景区是地震重灾区,一度与外界失去联系。30名官兵从景区一号桥出发,冒着生命危险徒步深入小龙潭进行救援。原空军某通信训练基地战士李纪友回忆当年勇闯小龙潭的情形:“我们30个人都写下了遗书,冲进小龙潭展开搜救,直到确认没有幸存者后才撤出。”

6

“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程强还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地震发生时,由于他和小伙伴去游泳而逃过一劫。地震中,他的一个小侄女和同桌不幸遇难。地震后,村里来了不少身着军装的人,这让程强感到有爱、温暖。

“高高飘扬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旗帜,和印有‘空降兵’字样的头盔,让我至今难忘。”程强回忆说。

3个多月后,当部队踏上归途时,程强跟着父母、同学,挤在道路旁送行。人群中,他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高高举过头顶,立下了报恩的承诺誓言。

2013年9月,程强参军入伍空降兵部队。如今,16年过去,他已经成为“模范空降兵连”的一名排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灾难,考验的是一个民族的力量与韧性

更锤炼一支军队的担当与能力

16年过去,我们一刻也不曾忘却

铭记这一时刻

不是要刺痛渐渐愈合的伤口

而是要记住灾难中不屈的精神

就让我们

一边铭记,一边前行

进入新时代

人民空军历史性跨入战略空军门槛

正向着世界一流空军加力奋飞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空天力量支撑

然而无论时光如何变幻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

人民空军责无旁贷、冲锋在前

‍ 来源 : 空军在线、中国军网、 国防在线客户端、新华社、人民日报。‍

参考文献:汶川十年 | 李振波:生的希望,源于那次赴往未知的伞降(赵松岩)

PS:由于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大家伙儿别忘了给(通航圈)加上星标,以免错过更多精彩!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