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前涩江氏家纹(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肥前涩江氏家纹(橘)

起源

据传说,天庆年间(939~941年)橘好古与平将门一起征伐在伊予叛乱的藤原纯友,因功受封伊予国宇和郡的领地。到橘公光时期,由于功勋被鸟羽上皇赐予“公”字,从此世世代代使用“公”字作为通字。橘公光的儿子是橘公长,橘公长的儿子橘公业第一次进入长岛庄。

也有其他记载,追讨藤原纯友的是小野好古,不是橘好古。藤原纯友逃到伊予,被伊予橘氏的橘远保诛杀。橘远保后世为橘公长、橘公业。按照这种说法,涩江氏不是橘氏橘好古的后裔,而是越智氏分支伊予橘氏橘远保的后裔。

侍奉源赖朝有功的橘公业除了在伊予国宇和郡的旧领,还被赐予了出羽国秋田郡小鹿岛领地。嘉贞二年(1236年),幕府将橘公业的领地宇和庄赐给了西园寺公经,作为补偿,赐予肥前杵岛郡长岛庄、大隅国种子岛、丰前国副田庄、肥后国球磨郡久米乡的领地。橘公业将出羽国的领地给了幼子橘公员,自己到了肥前国长岛庄。

橘公业之后,橘公义继承长岛庄。三浦氏之乱发生时,橘公义支持幕府,弟弟橘公员战死。

到橘公义的儿子涩江公村时,改称涩江氏。涩江公村的三个弟弟建立牛岛氏、中村氏、中橘氏等分家。

肥前涩江氏谱系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肥前涩江氏谱系图

南北朝、室町时代

涩江公村之后是涩江公经,把大隅国种子岛给了儿子涩江公次,把丰前国副田庄给了叔叔涩江公多。通过分封继承,涩江氏的领地只剩下肥前国长岛庄。

涩江公经处于南北朝动乱时代,从属于北朝九州探题一色范氏。兴国元年(1340年),涩江公经参与进攻南朝方菊池武敏据守的山鹿城。

正平五年(1350年),足利直冬进攻西肥前,从属足利直冬的后藤光明进攻了涩江公经的潮见城。

正平十一年(1357年),涩江公经响应九州探题的号召,与菊池氏、阿苏氏等在肥后战斗,在益城郡的犬冢原之战中战死。

此后,涩江公经的嫡男涩江公重从正平二十三年(1368年)到文中元年(1372年),与南朝方的后藤氏交战。

此时在九州,南朝方征西将军宫怀良亲王和菊池武光势力强大,幕府为了与之对抗,于应安四年(1371年)将今川了俊任命为九州探题。涩江氏支援今川了俊的弟弟今川仲秋,与后藤氏等对立。

天授四年(1378年),为进攻菊池氏,涩江公重派同族的上村氏参加了探题的军队。之后,涩江氏一直从属于探题今川氏,转战各地,直到明德三年(1392年)南北朝统一。

在九州确立幕府权威的今川了俊,由于大内氏、大友氏等的诬陷,被解除探题职后召回京都,九州探题由涩川满赖担任。探题涩川氏和盟友大内氏与少贰氏、千叶氏持续争斗,武雄地区的后藤氏、涩江氏和武雄神社大宫司家都从属于少贰、千叶氏,与探题涩川氏战斗。

应永十一年(1404年),探题军攻打潮见城,涩江公治投降。之后,涩江氏与牛岛氏上演同族之争,势力进一步衰退。

涩江公势的崛起

进入战国乱世后,千叶氏在肥前逐步扩张势力,打败了藤津郡的大村家德和大村家亲。对了防御千叶氏,文明十五年(1483年),涩江公直与大村胤明、后藤职明、伊万里仰等缔结了攻守同盟。

之后到涩江公势时,其妻子是后藤职明的女儿,两人的儿子后藤纯明继承了后藤氏。涩江公势带领涩江氏走向全盛期。

至于涩江公势是如何扩大势力的,史籍上没有明确的记录。据《橘家涩江由来记》记载,涩江公势势力最盛时,肥前国的诸豪族如上松浦的波多兴信、杵岛郡的后藤职明、藤津郡的原氏以及白石氏、多久氏、平井氏等都献上了人质。

永正元年(1504年),因担任大番役一职而在京都待了三年的涩江公势返回封地。当时,大村纯伊被有马尚鉴击败驱逐,前往伊势大神宫祈求恢复领地,在大津的关隘与返乡途中前往伊势神宫参拜的涩江公势相遇。在听到大村纯伊的不幸遭遇后,涩江公势立即承诺将进行援助。永正四年(1507年),涩江公势出兵与大村纯伊一起攻击有马氏,击败有马军,使大村纯伊恢复了领地。也有说法认为帮助大村氏的事是虚构的。

涩江氏原来的居城在潮见城,涩江公势将同族井手氏的日鼓城作为新的居城。由于长子后藤纯明继承了后藤氏,故涩江公势与二男涩江公政、三男涩江公亲一起住在日鼓城。涩江公势以涩江公亲为继承人,于是涩江公政的奶妈想方设法谋害涩江公亲从而让涩江公政成为继承人。

大永七年(1527年)三月的一天,涩江公势和涩江公政、涩江公亲玩鞠游戏,涩江公亲想喝水,奶妈趁机献上有毒的水,结果涩江公势先喝了水,剩下的被涩江公政喝了,两人都丧命了。

涩江氏的没落

继承家业的涩江公亲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继承后藤氏的哥哥后藤纯明趁机攻打涩江氏,完全吞并了长岛庄。涩江公亲被迫投靠母家波多氏。

天文十一年(1542年),涩江公亲在波多氏、神宫松浦氏的支援下进攻长岛庄,激战之后击败后藤军夺回日鼓城。三个月后,后藤纯明进攻日鼓城,涩江公亲被迫逃亡投靠龙造寺氏。

涩江公亲依靠龙造寺氏在佐嘉落户,儿子涩江公师和涩江公重隐居在肥后国山鹿的谈议所寺,之后寄居在菊池郡赤星村的山鹿重行处。

永禄二年(1559年),为了应对逐渐崛起的龙造寺氏以及有马氏、大村氏的威胁,后藤贵明允许涩江公重和涩江公师回到了长岛庄,时隔十七年后,涩江氏终于回归旧领。

永禄三年(1560年),流传出涩江氏氏神潮见明神的神谕:“用城内的火枪杀人会给城池带来污秽,要赶紧把火枪运出城外,敌人来了就用神力消灭”。听到神谕的涩江公师和涩江公重兄弟认为,有马氏随时可能来袭,火枪是不可缺少的,即使是神谕也不能服从。但是涩江公亲认为涩江氏经历近二十年的苦难才恢复长岛庄,是受到潮见明神的庇护,不能无视神谕,于是命令把火枪运到了城外。而所谓神谕一事实际上是有马氏的计谋,得知谋略成功的有马军立即进攻了潮见城,没有火枪的涩江氏守军被击溃,涩江公重战死,涩江公师逃到了妻子的娘家菊池氏。后藤纯明马上发兵突袭有马军,夺回了潮见城。

永禄五年(1562年),后藤纯明让涩江公师回到潮见城。永禄七年(1564年),有马氏进攻涩江氏,涩江公师向后藤贵明告急,两家联军击溃了有马军。

天正二年(1574年),后藤贵明和养子后藤惟明发生内讧,涩江公师支持后藤惟明,后藤贵明被迫向龙造寺隆信寻求支援,之后后藤氏臣服于龙造寺氏。天正五年,龙造寺隆信与后藤贵明商议攻打大村纯忠,大村纯忠在涩江公师的中介下投降。因为这两件事,后藤贵明认为涩江公师忘恩负义,于是将涩江公师驱逐。

之后,涩江公师先后投靠波多亲、松浦镇信、大村纯忠,谋求东山再起。随着龙造寺氏的势力扩大,涩江公师归服龙造寺隆信,将二儿子涩江公茂作为人质送往佐嘉。

天正十二年(1584年),龙造寺隆信在冲田畷之战中战死。天正十四年,丰臣秀吉发动九州征伐,涩江公师加入了丰臣军。随着岛津氏投降,涩江公师因功被分配了领地,但没有恢复旧领,而是接受了大村氏的扶助。之后,涩江公师被波多亲邀请,将嫡男涩江公种托付给大村氏,自己投靠了波多氏。

文禄侵朝战争期间,波多亲渡海到朝鲜作战,涩江公师留守在名护屋。由于波多亲在朝鲜的种种行为,被丰臣秀吉下令没收领地流放,涩江公师被寄放在龙造寺政家处。

丰臣秀吉死后,涩江公师依靠松浦氏住在壹岐。至此,涩江氏作为独立领主的希望完全破灭了。

涩江公师将家谱让给嫡子涩江公种,把祖先的水神行法托付给儿子涩江公茂、涩江公延和涩江公记。在庆长十九年的大坂之阵中,涩江公茂、涩江公延加入了大坂方,在大坂城陷落后回到了肥前。据说涩江公茂隐居在波佐见,涩江公延晚年隐居在长崎的建水神社。

涩江氏的分支中村

肥前中村氏家纹(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肥前中村氏家纹(橘)

肥前中村氏的始祖中村公光,是涩江氏第一代涩江公村的弟弟。文永九年(1272年)中村公光从父亲橘公义处分到百町的领地分家。

中村公光之后由嫡男中村公平继承,二男为中村公有。元朝入侵时时,中村公有代哥哥中村公平出战。

元弘三年(1333年),幕府军攻打镇西探题北条英时时,橘氏各族从属于幕府军。

南北朝内乱时期,橘氏各族大致从属于北朝足利方。之后,中村公有取代宗家成为中村氏的主流。

肥前中村氏谱系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肥前中村氏谱系图

中村公有之后由二男中村公世继承。中村公世跟随镇西探题一色道猷攻打南朝方白石氏的须古,之后转战筑前、筑后、丰前、丰后。应安四年(1371)幕府将今川了俊任命为九州探题,中村公世从属于今川了俊的弟弟今川仲秋,与弟弟野副祖甲坊定圆一起攻打后藤氏的冢崎城。应安五年(1372),中村公世跟随少贰赖泰转战筑后国北乡、筑前国壹岐、肥后国关山等地。

南北朝时代,中村氏的领地包括从北方村、大崎村到桥下村,中村公明时代领有长岛庄内久地布留村、芦原的平仓村、长池村。中村公明的儿子中村公胜跟随探题涩川满赖,与南朝方作战。

中村公胜之后的中村公廉扩大了中村氏的势力。中村公廉进军小城郡,被肥前守护代千叶胤镇重用,不久就掌握了千叶氏的实权。永享九年(1437)中村公廉与大内氏私通,废除了千叶胤镇,拥立千叶胤镇的弟弟千叶胤绍为小城、佐贺、杵岛三郡的总领,自己成为了郡代。中村公廉还夺取了大村氏在大草野村以北的土地。

千叶氏的谱代家臣们拥护千叶胤镇举兵,进攻千叶胤绍和中村公廉。两军在各地反复交战。文安二年(1445)千叶胤绍、中村公廉战败,被迫向国府逃亡,最终双双战死。

千叶胤镇重任家督,之后由嫡子千叶元胤继承。据《镇西要略》记载,千叶元胤的家宰是中村公廉的儿子中村公赖。

之后,中村氏世代担任千叶氏的家宰,势力甚至超过了主家。中村公连、中村公集父子被千叶兴常赐予杵岛郡山口、小田之地。

随着千叶氏分裂,千叶兴常与大内氏相通,千叶氏本家与少贰氏相近,两家开始对立。中村氏在千叶两家的内讧中逐渐失势。

之后,中村氏从属于有马氏,被授予横边田砥河村,但随着宗家涩江氏的没落,中村氏也逐渐衰弱。

中村公显时代,中村氏成为后藤氏的家臣,领地面积在后藤氏内部最高。

到了江户时代,由于中村氏谋求独立,导致一族灭亡,后代子孙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