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农户在基地采摘桑葚(单位供图)

双清区寒梅村村民高米林见证了寒梅生态农庄的诞生过程,如今,已在园内工作6年的她,又将见证桑葚酒的出品上市。

“自从村里建设了寒梅生态农庄,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可以在村里就业了。”5月8日,正在桑葚园里采摘的高米林老人说。

持久学习识作物

2018年,80后小伙李赟带着合资人开垦了寒梅村里120亩闲置土地,又争取到许多资金,在重重困难中将寒梅生态农庄给建设了起来。截至目前,这一大片园地主要种植桑葚,再附带黄桃、秋月梨、太秋甜柿等水果

2020年,第一批桑葚挂果,李赟看着园内近60%的白化果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便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园内桑葚的“白果病”。

很快,李赟前往了余杭市、湖州市等地学习桑葚种植技术。他跑到桑葚种植企业园区走访参观,积极学习,又从外地聘请种植技术专员来到寒梅村指导如何培育桑葚树。几年内,李赟多次前往外地学习,终于将自家种植园里的桑葚“白果病”消灭了。

“我选择农业,就要摆正位置专心致志去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才可以更全面认识作物。”李赟说。

2023年8月,李赟还获得了湖南省2022年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结业证书。作为“头雁”项目培训班第二期学员,李赟在浙江大学进修了一年,接受了高质量的理论培训和线下实践,加上导师悉心传帮带,他对现代农业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年轻“田专家”“土秀才”。平日里,在邵阳市范围内,只要有种植桑葚的地区向他请教种植技术,他都会前去指导。

带动乡邻富乡村

漫步在2.66公顷的桑葚园内,入眼全是一株株生长匀称、枝叶分明、果实鲜艳的桑葚树。

2018年,开垦出寒梅生态农庄后,李赟便找到寒梅村里有就业意向的村民,想让他们作为长期工人打理各个果园。

如今,寒梅生态农庄里,常常看得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桑葚园中穿行,采摘了一篮又一篮桑葚。今年4月25日,桑葚园迎来第一轮果实收获期,高米林同其他村民在桑葚园里忙前忙后。当游客前来采摘,他们会告诉游客哪些树上的果实可能更香甜,哪些树上的果实可能偏酸涩。

“等采摘完所有桑葚果实,我们也不会清闲下来,还要给桑葚果树修枝。”高米林蹲下指着桑葚树的主干说。为了让果实充分汲取阳光,高米林同村民们会在9月份剪去多余的枝条。

高米林与另一位村民是长期工人,每月可以领取2000余元工资,其余短期工人则按日结算工资。据了解,寒梅生态农庄收获季共招聘了13位村民,平日里,则安排着5人打理果园。去年,寒梅生态农庄共支出8万元人工成本。

加工产品拓市场

去年,李赟与合伙人成立了邵阳市世平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用于精加工桑葚,如今已开发出桑葚糕、桑葚酒两款产品。其中,桑葚酒将在8月份出品并进入市场。

李赟直言,单靠桑葚园门票与桑葚销售收入不足以支持寒梅生态农庄的发展壮大,只有将桑葚做成高价值产品,才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在精加工工艺上,我们以食品自然健康为第一要义,又充分考虑到市场销售前景,才准备酿制桑葚酒。”李赟透露,他曾前往安徽省寻找酿酒师调制桑葚酒,又在贵州省、四川省与长沙市等地及网络购物平台上买了几十种桑葚酒样品做实验。

在研发自家桑葚酒时,李赟希望酿酒师调出来的果酒口感醇厚、色泽鲜艳,并制作了3款酒品以应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即泡制酒、蒸馏酒与发酵酒。

“我们做的桑葚糕仍在实验阶段,桑葚酒已准备出品进入市场。两款产品经济效益高,光是桑葚酒的预估产值便有100万。”李赟说,未来他还将着眼于桑葚产品的品牌打造。

从单纯采摘到精致加工,从闲置土地到设施齐备的种植园地,80后桑葚种植人已从“新农人”向“兴农人”转变。李赟的努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2021年,李赟获得了双清区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

“在乡村发展不容易,长期坚守更不容易,很感谢双清区提供的惠农政策和服务保障,增强了我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让我有勇气在农业种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也希望有更多善于学习和专研新技术的年轻人,积极参与返乡创业,为双清乡村农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希望。”李赟表示。(王朝帅 邹小艳 曾玉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赟在桑葚园查看桑葚生长情况(单位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熟的桑葚果挂满枝头(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