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优秀志愿者、普陀区优秀志愿者、街道优秀志愿者……这些都是甘泉路街道延长社区红警志愿服务队队长毛丽华获得的荣誉。在毛丽华家的玻璃橱柜里,一个个奖杯、一张张奖状,诉说着她的执着和热爱。

除了这些荣誉称号,延长社区的居民们对毛丽华有个昵称“闲不住的毛阿姨”。从退休开始,她就坚持做志愿者。十多年里,无论雨雪风霜、酷暑严寒,即使是生了病、脚受伤,她都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小区里的独居老人,打电话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仔细记录他们的需求,为身边人送上贴心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丽华在捡垃圾(受访者供图)

做好特殊人群的“知心人”

葭瑾是毛丽华第一位结对的老人,在平时忙碌时,她始终惦记着结对老人,常常上门关心老人的身体状况,帮忙买买菜、配配药,结对老人说起毛丽华对他们的照顾时总是滔滔不绝。延长居民区楼栋块长王洁介绍,那些独居老人都对她赞不绝口,说起来就会满含热泪。一到换季时期,毛阿姨就会主动上门提醒老人增减衣物,叮嘱他们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平时也经常跟老人聊天,让他们更积极开朗地面对生活。

社区中的居民有困难,毛丽华都会想方设法去帮忙。社区里一位独居老人因为年纪大,腿脚不便,只能独自待在家里,透过阳台上的窗户看看小区的花花草草。她无意中得知这一情况后,便上门陪老人解闷。毛丽华说:“在我困难的时候,也有人帮过我,我现在有能力了,也去帮助他们,这也是我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在志愿服务中,她主动与特殊人群沟通,倾听他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困难之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小问题,真正做到把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和关爱落到实处,切实让特殊人群感受到温暖。

巧妙化解居民矛盾

有事就找“和事佬”

“闲不住的毛阿姨”这个昵称的背后是日复一日为社区默默奉献,为邻里间化解矛盾。“家里人都很支持我,我每天就像上班打卡一样,早上到小区转转,问问居民们有什么建议,下午到居委会报到,跟他们一起探讨怎么样让小区变得更好。”毛丽华说道。

在延长社区住了40多年的毛丽华,调解了很多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曾经有居民不愿意下楼扔垃圾,便直接高空抛垃圾,让楼下的居民苦不堪言。“你要是不方便丢垃圾,你放门口,我来帮你丢,不要直接从楼上扔下去,太危险了,要是砸到人要负法律责任的……”毛丽华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劝解居民,让他明白高空抛物不可取。“毛阿姨,我下次一定不会再高空丢垃圾了。”在毛阿姨的劝解下,那位居民保证不再高空抛物。

邻里和谐相处无小事,毛丽华活跃在一个个矛盾纠纷现场,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双方的问题所在,倾听矛盾双方的诉求,用公正、公平的处置方式,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增强小区居民的幸福感。

以榜样力量壮大志愿者队伍

“我是党员,我要带头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些都是顺手的事。”毛阿姨用这样一句话阐述为何她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志愿者。

“我们小区居民老龄化十分严重,居委干部又只有这么几个人,我要帮他们一起打理好小区。”毛丽华退休之后就立刻响应居民区号召成为一名志愿者,同时担任楼组长。毛丽华说:“我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去巡逻,协助居委会的干部们一起检查小区环境,开展入户宣传。”延长居民区楼栋块长王洁介绍,虽然毛阿姨小中风过,但是她还是坚持用自己实际行动,从点点滴滴上传递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丽华(左一)

“我的小孙女现在也加入志愿者队伍了。”毛丽华自豪地说。她将志愿服务队的人员划分为值守巡逻支队、矛盾调解支队等多个小队,每支小队各司其职做好分内事,平时也会通力合作。志愿服务队队员杨士新说:“毛丽华非常认真负责,不管刮风下雨天她都要出去巡逻,她总是认真检查社区的角角落落,即使在脚受伤期间也不闲着,时不时给独居老人打电话。”

在毛丽华的带领下,延长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如今的志愿者队伍中有退休老人、青年,甚至还有在读书的孩子。红警志愿服务队从原来只有几个人,发展到目前的近50人,他们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

施剑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