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書按: “书店探访”是做書公号的一个固定栏目。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选品装潢各有特色的独立书店、耳熟能详的连锁书店,也可以看到默默无闻坚守几十年初心的旧书书店。本期我们要探访的,是在北京五棵松附近新开的方所。作为国内知名的文化品牌,方所北京店甫一开张便收获了众多书迷的关注和喜爱;而即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的做書图书市集,也有幸邀请到了北京方所来到现场,与其它数十余家来自不同城市的书店,一同与游客读者见面交流。如果你对北京方所与天南海北的书肆怀有好奇却尚不了解,不妨从这篇文章开始,从20024北京·做書图书市集开始,寻找你喜欢的读书、选书之所。

点击购票

活动与工作坊报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平时只在东边出没的懒人,方所北京店开业两个月了,我才终于将它排上日程表——因为它选址在五棵松万达,对于东边的小伙伴来说,实在是需要下点决心才能完成的一场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为了不负春光,也不负(自封的)书店遛子称号,我连用两个周末、一共去了两次——所以你们即将看到的是一篇从东到西往返八个环(并且两次)换来的良心测评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去是一个周五的下午,人不多,托尔金的中洲世界展台还在策划阶段。 第二次去是一个周六的晚上,热闹程度对于实体书店来说可以算刚刚好。 结合两次测评,说一说方所在选品和空间两个方面带给我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选品——宇宙的尽头是买手店

我相信即使再爱书,在网上有货的情况下,大部分像我一样的理性(穷)人在购买原价书之前都有理由犹豫。况且订阅制已经席卷整个内容行业,交个会员费基本能满足普通人居家出勤的日常阅读需求。论文化氛围,北京跟其他城市相比已经算非常浓厚,然而即使这样,周围的朋友说起实体书店,最常发出的感慨依旧是:现在应该不会有人在书店买书了吧。

那么在这个线上崛起、纸媒陷落的时代,实体书店存在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在逛完方所之后,我认为他们给出了一个很不错的参考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归根结底是一种内容消费品。实体书店就是书的线下买手店。记得在我上学的年代,互联网资源还不是很发达。那时实体书店只要在某一个或几个品类下做到量大而全,买书人作为消费者就自带黏性,即使偶有不满,抱怨的空间也有限。然而现在,没有自己个性的实体书店,就好比没有特色的买手店,很难脱颖而出吸引到顾客,惘提回头客。

进入方所,首先感受到的是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的个性首先体现在开业主题”知北游“,并在空间上设有单独的北京展台。这个展台并没有在类型上做局限,既有关于北京城历史风貌的介绍类书籍,也有王朔的《知道分子》这类我把它归为”北京人文化输出系列”。这是个很讨巧的分类方式。第一次逛书店那天,我刚在万寿寺看完盛放的玉兰花,一路风尘仆仆,到方所逛到这个展台,正好看到王小波的《万寿寺》摆在显眼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小波迷妹,看到书腰上那句熟悉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心突然安静下来,并且由衷地感动。如果我不是已经拥有这本书,应该会当场买下吧。

这种别致的选品和呈现方式也体现在其他展台上。在女性主义展台,被摆在显眼位置的既有名气争议比较大的作品,也有我自己读过觉得非常扎实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文学展台,讲校园霸凌的《天堂》和加缪的访谈录《孤独与团结》放在一起,旁边还摆着《真实的塞林格》和女性主义综述《依然疯狂》。说实话,我并不觉得违和。也许这些书没有一个严谨的共同标签,但我就是觉得它们像我在买手店里会拿起来多看一眼的上衣、裙子、帽子、首饰,散发着互相搭配的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属于村上春树的两排书架也很有意思。虽然最近书店们都在推台译本,但林少华的译本都被塞在了下层我也是没有想到……我毕竟还是看林先生的译本长大的,对新译本并不熟悉,然而方所对于它们的呈现会给人留下一种非常直接的视觉印象,很容易让人拿起来翻阅。并且,当我发现台湾版《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比大陆版台译本贵了一百块钱以后(这两本摆得不远,很容易发现),在翻阅印象不错的基础上,我几乎没怎么犹豫便拿走了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去方所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展台有了变化。如果上次的展台多沉郁大气,这次则非常富有春天气息。诗歌是春天的主角,而动植物绘本与自然主义诗集并没有做严格划分,摆在一进门的展台,吸引了不少小朋友流连——也许相比大人,小朋友反而对大自然的诗意更加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人们在哪里呢?这里不得不提一提实用性书籍的挑选和呈现。一些接地气的非虚构类作品,其中不乏微信读书榜单前几的传记,被放在了“新思潮”展台。方所在保留自己个性的基础之上做了一些取舍,给人的总体印象依然是文艺、诗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性不一定体现有什么,有时候也体现在没有什么。在实用性图书这一块,方所做了一定的取舍。打个比方,在建筑、设计的分区,找诸如家装设计的教程,是找不到的。方所的选品更多地集中在偏向于设计理论、图册、随笔、时尚品牌的传记,而不是功能和实用性。我顺便找了几个在其他书店经常会摆在显眼位置的“好读类”:品酒、做菜、咖啡、园艺,只能说比较少,并不是方所给顾客和自己的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可以理解。当下的时代,应该很少会有人列着书单走进实体书店了。如果明确知道自己要买什么,大概率会选择动动手指网购。因而书店要做的和任何一个买手店没有区别,就是在”逛“的过程中给顾客”种草“。这需要依赖模糊的算法——因为需求并不明确,审美千人千面。算法成功需要很多因素,包括鲜明但又不至于曲高和寡的个性、别出心裁的呈现方式,当然还有对目标受众相对精确的画像、和一定的取舍能力。我认为方所北京做到了。

02

空间——氛围感来自于不变的气质

和多情景的融合

实体书店具有网店所无法取代的功能,还体现在提供了一个现实场所给爱书人。从功能上说,方所的分区合理且分明:咖啡角挨着杂志区和最高销量榜单架,几乎实现了一个微型咖啡馆的功能;二次元占据了艺术区域的显眼位置,用等身立牌做出了自然的标识,兼具拍照功能;文创区和童书区(“小方所”)在主体空间的另一侧,孩子们偶尔的嬉笑声并不会影响另一边专心看书的人们;发布会区则是一个紧凑却五脏俱全的小道场。以实体书店的面积来说,方所绝对不算大,胜在空间利用合理且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方所给我最深刻印象的并不是单纯对于大空间的分类,而是创造了一些和书籍融合得很好的小空间。比如托尔金展台,本意是为了宣传托尔金传记而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展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美。各种版本的魔戒、霍比特人一同放在这个展台上,配以地图和托尔金的生平,书籍和周边的界限已经傻傻分不清楚,它们共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中洲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卜力的展台也是如此,绘本、周边、原著,共同搭建出宫崎骏色彩斑斓的幻想世界。 就连绿植也与书相互辉映——与urban root合作的植物景观空间,摆放着《森林如何思考》。 虽然这本书其实是讲人类学的,有点硬凑的嫌疑,好在封面应景,这个展台确实如同在书店里植入一片小森林,实现字面意义的“种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去方所时,我甚至还种草了银饰——应该是与一个品牌合作,利用了一个不大的展示柜。印象中银饰非常美,文艺气息满满,与书店的氛围融合得很好。

用买手店的逻辑,未来的实体书店确实不用局限在图书。南京的先锋书店建筑和周边很出圈;苏州的诚品兼卖家具;上海的茑屋甚至有餐厅和酒吧。书的意义是让灵魂更自由,只要主营业务是书,提供一个道场给一切与文化、艺术、与美相关的事物,一方面可以缓解实体书店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如果融合得恰到好处,反而实现了多种消费情景的融合,有种用不变的气质将次元壁打破的感觉。

期待方所未来有更多的探索,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这样的话,再次长途奔赴也未尝不可。

2024 做書图书市集·北京

ZUOSHU BOOK FAIR·BEIJING

时间

5月15日(周三)14:00-18:00

编辑联谊 & 预展日

5月16日-19日(周四-周日)

11:00-18:00 公众开放

地址

北京工人体育场·北大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