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的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

北京市卫健委介绍,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注册护士总数达15.3万人,较2018年底增长23%;护士队伍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45%;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达6.98人,医护比达1:1.14。护士队伍区域分布逐步优化,基层护士占比达17%;护士队伍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高级职称护士占比达24%。

北京市持续加大紧缺急需专业护士培养力度,在老年、伤口造口、脑卒中、急诊、重症等13个紧缺急需专业或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养,建立相关专科临床教学基地216个,累计培养护理骨干13506名。

护士执业环境逐步优化。北京全面实施护士电子化注册、护士区域注册,推进电子证照管理;推进护士多机构执业,有效促进护士区域内合理流动和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基层;通过精简护理评价考核、开展继续教育等,为一线护士、基层护士松绑减负。

通过改革职称评审制度,破除护士职称晋升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护士高级职称评审通过人数、通过率均大幅提升。2023年,北京市护士高级职称通过人数较2018年增加70%,通过率提升15个百分点。

北京着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持续加强基础护理。卫健部门督促医疗机构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推进医疗机构按比例合法规范配备护理员,加强探视陪住管理和患者安全管理。目前,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患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北京市还积极延伸拓展护理服务领域,互联网护理服务目前已在全市推广,服务项目数量已达60项。医疗机构将出院患者的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居家护理,适应老龄化健康需求。护理人员通过App、护理服务随访系统等,积极为出院患者在线提供护理咨询、护理随访、居家护理指导等延续性服务。

(总台央视记者 牟媞媞)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