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有两位出色的将领,他们都是各自野战军3纵的司令员,他们就是东北野战军3纵司令员韩先楚和中野3纵司令员陈锡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很多军迷的印象里,韩先楚外号“旋风司令”,打败过廖耀湘和杜聿明,而相比之下,陈锡联则低调了许多,不过,陈锡联有着四个绝对优势,是超过韩先楚的,曾受到过野战军首长的肯定。

红安老乡,韩先楚和陈锡联都是第一将军县的人

韩先楚和陈锡联两人颇有渊源,两个人都是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县的人,这里诞生的将军最多,很多出名的将领都是红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先楚比陈锡联大着两岁,参加革命的时间也更早。韩先楚没啥文化,从基层的士兵做起,一路凭借战功,从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一直升到抗战时期的主力团长,在抗战后期,韩先楚凭借着战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领,经营着冀南抗战根据地。

抗战结束后,韩先楚作为精锐的一部分,北上东北,在南满地区发展敌后根据地,韩先楚打出名堂的是解放战争。

在解放战争中,韩先楚的部队最擅长运动战,他们血战四平街,奇袭威远堡,在辽西击溃了北上增援沈阳的廖耀湘兵团,活捉国民党名将廖耀湘,杜聿明、陈诚都是韩先楚的手下败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聿明在战败后曾直言,东北的共产党军队中,韩先楚的旋风部队最难对付。韩先楚因此得名“旋风司令”。

辽沈战役胜利后,韩先楚跟随大军入关,血战天津卫,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随后跟随部队一路解放湖北湖南,直到广东的雷州半岛。

在当时,四野的领导们对于解放海南存在谨慎的态度,但韩先楚的态度一直很坚决,就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海南岛,最终打动了罗荣桓元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解放海南期间,也是韩先楚一手主导了解放海南的所有战役,韩先楚所在的纵队靠着木帆船强行渡海,用了半个月时间解放了海南全境。可以说韩先楚的这些战功确实个顶个的优秀,这些功绩很多将领一生只能打1-2个。

因此,在后续的很多影视作品中,如《大决战》《辽沈战役》里,描写韩先楚的篇幅都是极大的,韩先楚的知名度也是上将里面最高的人之一。

陈锡联的四大优势在哪?

那么,相较于韩先楚,红安老乡陈锡联将军的优势在哪呢?首先一条就是:陈锡联成名非常早。陈锡联是1930年入党,和韩先楚一样,但陈锡联的成名时间却比韩先楚早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徐向前的麾下,陈锡联号称“小钢炮”,打仗特别勇敢,20岁时陈锡联就受到组织信赖,成为红军的师长。而韩先楚久在基层打磨,起初只是普通的一名战士,成名较晚,在长征后期逐渐一步一步升任要职。

陈锡联的第二个优势是:担任过抗战时期八路军四大名团的团长,受到蒋介石的奖励。在抗战时期,陈锡联在129师工作,是129师主力中的主力。

抗战爆发后,陈锡联带着769团的战士们奔赴山西抗战前线,在阳明堡一战,陈锡联带着战士们偷袭了日军机场,炸毁日军飞机24架,一下就把日军在华北战场的飞机消灭了一大半,空军力量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仗是129师的开门红,蒋介石得知了也很高兴,奖励给129师2万元大洋,陈锡联的769团一战成名,是八路军的四大名团之一。

陈锡联的第三个优势是:打仗极稳,大局意识非常好。陈锡联的这一点,让刘伯承十分信赖,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每次遇到难打的硬仗,刘伯承都让陈锡联负责。

刘邓大军的虎将颇多,哪怕是著名的王近山,也很佩服陈锡联的作战风格。在全军17个兵团首长当中,陈锡联是最年轻的司令员,王近山也心甘情愿的当陈锡联的副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豫北战役,陈锡联指挥装备并不是很好的本部纵队,围歼了国民党军的一个机械化旅,靠的就是避其锋芒,诱敌深入的策略。在汤阴作战期间,陈锡联重视大局,等待时机和兄弟部队联合出手,活捉了国民党12纵队司令孙殿英。

陈锡联最后一个优势就是:处事圆滑,为人关系极好。宋任穷上将曾经给陈锡联送了一个雅号:双面狐,意思就是陈锡联既是我党出色的军事政工干部,又是我军传奇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看陈锡联年纪不大,但中野的强兵悍将都很服他,很多名将如王近山、周希汉等人,对政委和政治工作都不感冒,但唯独陈锡联的话大家都听。陈锡联待人和气,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很敬重他。

刘邓陈点将,陈锡联最受领导信赖

陈锡联的这些优势,也被刘伯承、邓公、陈赓等人重视,刘伯承视陈锡联为左膀右臂,在淮海战场上,刘伯承特地将陈锡联调到前方,和刘峙集团对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不负老首长的期望,固守宿县10小时,消灭敌人1.2万人,活捉了国民党军将领钱卓严和张继武,有效的缓解了碾庄战役里面解放军的压力。

在最关键的双堆集战役中,陈锡联带领援兵及时出现,和陈赓兵团一起围住黄维的兵团,最终在两位名将的围堵下,黄维几万国民党军精锐被困死在小小的双堆集,解放军战士们最终活捉了黄维。

在建国后,一向老成持重的陈锡联深受毛主席信赖,成为新中国的炮兵司令,负责炮兵人才的培养和导弹基地的建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陈锡联跑遍了规划图上,西北20多个导弹基地,为导弹试验选址。多次和专家、战士们穿越沙漠和无人区,为祖国的导弹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陈锡联也在大授衔中,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

1999年6月,陈锡联因病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