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越南盾兑美元汇率下跌至25365,创历史新低,今年以来,越南盾兑美元已贬值3.78%。

也就是说和比年比,越南盾已经贬值将近10%了。

什么原因?

一,和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张美兰金融诈骗案有一定关系。

2005年,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胡志明市开始大基建。

张美兰在自己囤的土地上开发和兴建了联合广场、时代广场、VTP 写字楼、Duxton 酒店等越南标志性的商业设施,一飞冲天。

特别是西贡时代广场,一直到现在,都还是胡志明市地标建筑,一平米的租金,就高达300美元/平米。

这套玩法和李嘉诚很相似,都是拿地、囤地、等升值或卖或开发,就能轻松获取最高利润。

只是,张美兰哪来的钱?

2008年金融危机后,张美兰把三家经营困难的银行买下合并成一个“西贡商业股份银行”,就此进入金融业。

不过张美兰并没担任这家银行的任何职位。因为越南证监会的规定,超过5%股份即被视为大股东,其交易需向证监会披露。

为了规避这一规定,张美兰通过几百个空壳公司和代理人控制了其中91.5%的股份,然后又通过伪造贷款的方式,把银行超过440亿美元的资金逐渐转移到自己旗下的千余家公司,然后再用来开发房地产,利用房地产收益还银行贷款。

也就是说,她在玩一手提款,一手花钱的游戏。

但张美兰不满足这些钱,开始作死了。

她把债券包装成投资产品引诱投资者购买,因为张美兰有自己的银行,发行债券更方便。

为了让自己的投资产品好卖,张美兰甚至拉来了李嘉诚。

2022年4月,李嘉诚的得力助手赵伯雄被任命为集团执行董事,并亲自前往越南调研。

因为李嘉诚的投资圣手名号太响了,引发了大量的热钱前去投资,甚至连不少中国人都被吸引过去了。

2022年春天中文互联网上吹嘘越南崛起的风潮,就是这个原因。

但是,没过几个月就爆雷了!

越南政府先是发现另一个企业,新黄明集团违规发行债券。然后拔出萝卜带出泥,把张美兰也给带出来了。

2022 年10 月,越南警方逮捕了张美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不但发现了张美兰违法发行债券的问题,还发现了张美兰掏空银行的问题!

在恐慌的情绪下,越南各地的西贡商业银行都出现了挤兑现象。

为了稳定金融形势越南政府只能出面救场。到2024年4月,越南央行已向西贡商业银行注入了240亿美元的“特别贷款”。

越南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只有800多亿美元,这一下子就砸进去了四分之一!

如果不提供贷款,西贡商业银行将倒闭,引发金融危机。但如果继续放贷,越南的国库将逐渐枯竭。

在这种恐慌情绪下,越南房地产业和企业债券市场一泻千里,越南股市也因此狂跌不止,大量资金纷纷外逃,抛售越南盾兑换美元,结果一下子把越南的汇率给干崩了。

二,越南脆弱的金融体系

这些年,越南在一些问题上不再抄作业,采取了很多比中国激进多的政策,。

最严重的是对外资的使用。

越南为了引进外资,制定了非常优惠的引资措施。不要求外资持股比例,无论资本大小,来者不拒,因此越南人均FDI大大超过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这就导致越南经济对外资极其依赖。

最巅峰的时候,在越南外资直接投资占固定资产形成总额的比例最高曾达到49.2%!几乎左右了这个国家近一半的经济活动!

其中,三星电子是越南最大的单一外国投资人。在越南雇用有16万名员工,光三星在越南一年的出口额活动,就能占到越南出口额的25%!

因为过于依赖外资,越南的很多政策都要看外资的眼色性。

去年越南电荒的时候,越南欧洲商会集体致信越南总理,要求尽快解决“频繁且毫无征兆的停电”,还赤裸裸地威胁:“越南需要尽快找到应对措施,并在越南作为可靠全球制造业枢纽的声誉受到损害之前,采取紧急措施”。

一个商会都能威胁一国总理!可见越南把外资都惯成什么样了。

三,越南经济的脆弱性。

对像越南这种国家来说,想发展经济就要承接来自发达地区转移来的部分产业。这里需要两个关键条件,一个是基础设施,主要是便利的交通和港口;第二个就是便宜的人力。

客观地讲,除了国土狭长没有战略纵深外,越南自身条件真不错。主要是海岸线长,然后就有天然良港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北部的海防港,离首都河内不远,相当于北京和天津的关系。还有南部的胡志明港,类似中国的上海。中部还有个岘(xiàn)港,类似中国的青岛。

另外,越南别看面积不大,也就和我国云南差不多,但人口接近一个亿。便宜的人力资源也满足了。

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点,资本最怕什么,就是不稳定。比如欧洲那边因为俄乌冲突束,光德国外逃资本就超过1300亿欧元。

越南自从建国战争不断,所以经济一塌糊涂。但革新开放后政治比较稳定,这样符合发展的三个要素凑齐。

接下来就等着发家致富了。按世界银行的数据,在2019年前三十年里,越南经济保持了6.8%的平均GDP增速。包括疫情沉寂两年后,越南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2022年实际GDP增长率达到了8%,创下25年来最高增速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许多经济学家都看好越南的发展,甚至预言越南或许是继亚洲四小龙后的下一只亚洲猛虎。越南自己也信心满满,在2022年11月的越南年终会议上,还给自己定下了2023年的GDP增长目标:6.5%。

甚至2021年,越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直接照抄中国政 府文件,把中国的“两个百年目标”照搬,名字都没变,就改了一下日期。

说2030年越共建党一百年要成为高水平中等收入国家;到2045年建国一百年时成为发达国家。中国2049年,它2045年,比中国还早4年成发达国家。

然而-----在一阵叫好声中,当2023年第一季度交出成绩单时傻了眼了。

进出口降13%!到了4月份下滑得更猛了,又降18%;

可能觉得20%不算多,但越南外贸依存度高达接近200%!

因为越南2022年经济总量只有409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013亿美元,就出了个离谱的200%!这样算下来,第一季度进口下降的比例占去年GDP 的30%以上!

另外第一季度GDP增长率只有3.3%,下滑到20年最低点,4.2万家越南企业停工,4600家企业关门。

被有些人吹捧将来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甚至比中国提前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越南,怎么就突然不行了呢?

搞明白其中的逻辑,要先说说它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越南发展吃了几波红利。

最大的一波就是因为中国人口红利的消退,工人数量少了,工资上来了,一些企业为了成本只好跑到了越南和印度。

其次,有些在中国环保不合格的企业被关停,但不是他们真的洗手不干了,而是转到了越南。

然后就是中美贸易战。两个经济大国要想完全隔离老死不相往来根本实现不了,恰好越南开始革新开放,对美国的关税非常低,很多原本对美国出口的企业跑到了越南。就是在商品上打上越南制造几个字,再卖给美国。当然不光印LOGO,像上个螺丝糊个包装盒,越南还是能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从2017年到2022年5年时间,越南对美国光集装箱货运就猛增了156%,但里面装的其实都是中国货。加上当时越南人力成本比中国低,土地便宜,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经济总量眼见的快速增长。

有了前面的铺垫,就好解释越南经济为什么会忽然崩了。

1,外部大环境。

全球经济特别是欧美消费市场大幅度滑坡。以美国为例,2023年前两个月进口的集装箱暴跌了20%,而仅美国就占了越南出口的1/3以上。

关键是美国开启加息模式,然后越南就开始怀疑人生了。和其他国家货币一样,越南盾兑美元开始下跌,近期更是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越南制造业资金断链,股、债、汇、房四杀,市场对越南的未来开始看空。据媒体消息,大约有1300万亿越南盾的资金正在紧急从越南撤出。

抱美国大腿,换来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内部原因。

先做个简单的比较。同样的大环境下,中国一季度出口增长10.6%,4月份增长16.8%,顺差更是暴增96%,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前面越南三大优势里面,其中关键一条,工资低、地产价格便宜。

然而,任何一个国家想依靠低工资、低成本来吸引制造业,绝不可能持久的。

过去的10年,越南的平均工资每年8%的增速,2022年达到折合人民币2171元,是孟加拉国的3倍,这个标准在发展中国家中已经不低了。

为什么工资涨得这么快呢?

因为物价涨得快,特别是地产价格。比如胡志明市,目前商品房均价达到了3300美元/平,人民币折合2.2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志明市)

前面说了,越南月平均工资折合人民币2171元,胡志明市要高点,我们就按3000算。换句话说,胡志明市的越南人不吃不喝60多年才买得起一套百平方的住房.......

越南人还没富,就已经享受到了高房价待遇。

同时,高房价反噬制造业。

工厂老板很快发现,他们搞制造业利润还不如投资地产,地产价格嗖嗖嗖的上涨。

制造业利润为什么干不过房产行业?

前面说了,越南的制造业就是从中国运来半成品组装、甚至加个包装刷个商标就出口。比如一件商品是600元,越南包装好了620块钱卖给美国,在统计上越南就产生了620元的出口数据,但实际上越南才赚了20块钱......

而房产买涨不买落,利润显然远远高于制造业(越房产暴雷是后来的事了)。

中国就不一样了,工业体系最全。目前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全球唯一的工业制造超级大国,工业产值超过了美日德韩四国的总和。

同样的商品在中国600元,需要产业链上的相关厂家几百上千个,中国基本都能一站式满足。也就是说这件商品越南只拿走了组装费,只解决了1个工厂的产能和利润,而中国解决了几百甚至上千个企业的产能和利润。

所以说,越南靠商品加工出口欧美的方式遇到了发展瓶颈,加上美联储开启收割模式,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

综上,越南货币汇率大跌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