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5月12日消息(记者唐磊)2024年5月12日,第113个国际护士节与母亲节“相遇”。有这么一群人,她们既是母亲,也是临床一线的护士,这两种身份,让她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责任,那就是对生命的守护。

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记者见到了新生儿科护士长于瑾,跟随她,记者走进新生儿科——“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中的于瑾(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于瑾是一名工作了19年的护士,见证了医院新生儿科的发展与壮大,“新生儿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新生儿的工作是非常琐碎的,新生儿的工作是没有停歇的。”这是于瑾对于自己工作的评价,“我要每3个小时喂1次奶,每4个小时要换一次尿裤,我还要随时去哄娃娃,一直是奔走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生儿科护士正在照顾早产儿(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采访中,于瑾也没有停下奔走的脚步,“这个婴儿是一个早产儿,已经出生一个月了,刚出生的时候只有630克,我们要一口一口奶、一块一块尿布将他养到2000克。”于瑾告诉记者,来到新生儿科的婴儿都是生病或是早产的,在她看来,自己就是这些孩子的“临时妈妈”,这里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生儿科护士正在照顾早产儿(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于瑾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她19年的护士生涯中,照顾、喂养过的婴儿大约在35000个。与此同时,她自己也有两个孩子,“护士和妈妈两个身份重叠之后,我内心对我的孩子是愧疚的。”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于瑾的眼眶红了起来,“我的孩子一直到现在都有熬夜的习惯,就是为了晚上等妈妈。”于瑾认为,自己在很多时候缺席了孩子的成长,“妈妈护士不配过母亲节,因为尽不到一个妈妈的职责,心里更多的是对孩子的愧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瑾正在照顾早产儿(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缺席了自己孩子的成长,于瑾却让更多婴儿健康地回到自己母亲身边。离别时家长温暖的拥抱,甚至是趴在自己肩头留下的激动的泪水,都让于瑾感受到了自己这个职业的价值,“我们与其他科室护士不同的一点在于,我们需要耐心守候,静待花开,小朋友健康成长,就是我们努力的价值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生儿科护士正在操作仪器(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生儿科护士正在核对药品(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士正在照顾新生儿(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与于瑾同样忙碌的还有产科八区护士长范建平,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工作了12年的她称呼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妇幼人”。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忙着准备东西去给新生儿“按脚印”,“就是为了给孩子和孩子的父母留一个纪念。”从去年12月14日按下第一个脚印开始,范建平已经为800个孩子留下了“成长的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建平为婴儿“按脚印”(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婴儿留下了脚印,父母留下了纪念(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范建平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孕产妇、新生儿的护理,几个字就能总结的工作内容在实际开展时却并没有那么轻松,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是范建平的工作常态,她把自己的工作总结为“一手拖住两条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建平指导孕妇进行分娩球训练(央广网发 受访者 供图)

采访中记者得知,范建平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努力想两边兼顾,但一直没兼顾得了,从孩子不懂事的时候,每年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今年一定要好好陪孩子,兼顾工作和家庭,但还是有点难。”对于范建平来说,她能做的也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抽出时间去陪孩子,“尽量把对孩子的亏欠降到最低。”

对于护士节和母亲节的“相遇”,范建平向记者详细讲述了那一天要举办的一系列活动,“那一天没法在家过,得在医院里过,不管什么节,都是在忙碌中度过。”

不管是护士节还是母亲节,对于于瑾和范建平来说,都是平凡生活里平凡的一天,而对生命的“守望”,则将继续延续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