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诗句。

1950年10月,诗中类似的场景发生在广东省五华县岐岭镇的一个小村庄内。

一位身着戎装的中年参谋长伫立在一间老屋门前,望着院中的老人激动得顿时一句话也说不出。

“长官你找谁?”年过九旬的老人半眯着双眼问道。

参谋长快步上前握住老人的双手说道:“爹,是我,我是老十啊!”

老人仔细打量一番后激动得老泪纵横:“真是苍天有眼啊!我儿出息了!”

这位军官究竟是谁,为什么回家后连老父亲都认不出他来呢?

他又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华

离家多年,回乡探父报亲恩

这位优秀将领就是开国中将曾国华,他1910年10月15日出生于广东省五华县岐岭镇,家中兄弟姐妹十二人,排行第十。

他的父亲是一名会计,工资低微,在曾国华三岁的时候,为了缓解一大家子的生活压力,父亲忍痛把他送到同村的吕家当养子。

曾国华在吕家过着非人般的生活,不仅遭受虐待,还被奴役干苦力,年幼的他梦想有一天能逃离吕家。

1924年,国民革命军路过岐岭镇,十四岁的曾国华找准时机逃离吕家,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粤军,随后参加了北伐战争,1931年参加了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24年离开家乡以来,由于南征北战、居无定所,曾国华从没有回过家乡一次。

多年来,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一封又一封家书寄回家,可都犹如泥牛入海,没有半点回应。

1950年10月,曾国华任广州第十五兵团参谋长期间,到福建出差,于是决定顺道回家看看。

他轻装简行,只带了两个卫兵随行,毫不张扬地踏上了前往家乡的火车。

在车上,他陷入了回忆,尽管幼年时家徒四壁,但一家人其乐融融,他努力回忆着家人的样子,害怕回家认不出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家的当天,村里很多人都来村口迎接曾国华,与他们简短寒暄后,他急切地朝家的方向走去。

时隔二十六年,曾国华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亲,尽管老人已年过九十,白发苍苍,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父亲。

他大声地喊着父亲,可是老人却把他当成了问路寻人的外乡人,原来,由于曾国华长大后模样发生了变化,再加上老人年岁已高,父亲已经认不出他了。

直到曾国华说出了自己的小名“老十”,并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后,老人才相信眼前的军官是二十六年未见的亲生儿子,两人喜极而泣,抱头痛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曾国华与兄弟姐妹们一一相认,一家人终于团聚。

老人愧疚地问曾国华:“老十啊,当年我把你送给吕家,你一定记恨我吧。”

“爹,这说的哪里的话,当时家里困难,我能理解,这么多年我从来都没有怪过您。”曾国华连忙安慰道。

老人紧接着又说:“那你还是去吕家看看吧。”

曾国华斩钉截铁地说:“吕家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去的,您就别劝我了,我只认您!”

想起当年在吕家的种种遭遇,曾国华对吕家十分抵触,试问,如此狠心地养父母,谁愿意认呢?

老父亲抚摸着曾国华身上的多处战伤,心疼地说道:“打仗这么多年,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为了革命的胜利,我们军人吃点苦不算啥!”曾国华笑着答道。

兄弟姐妹们都很好奇地问:“老十啊,你是如何从士兵一步步成为将军的呢?”

曾国华自豪地笑道:“成为将军并非一日之功,这得从我还是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说起了。”

对于这段充满艰辛和挑战的成长历程,曾国华记忆犹新,他侃侃而谈,思绪飞回到了十九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