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说“果然”?为什么要说“又”?唉,反正担心的事还是不出所料地发生了。

反正虽三令五申有关清规戒律,但还是破戒了。本质上,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在《调查工作》一文中开门见山的观点,流传久远,而其一生都在垂范“调查研究之风”,尤其在革命时期。

其中,最为广知的神作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

至于其他之作,其思路与方法、深度及广度,哪怕在今时看来依然能够成为领导干部学习的范本。
拿《寻乌调查》来说,其中内容甚至还涉及到妓院、会道门、神、坛、社、庙、寺、观及祖宗祠堂的情况。

这样“过细”的调查,表明了深入下层的程度。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是不可能得到这些“闻所未闻”的知识的。
今年再提“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已然如火如荼,但是有的地方有的系统有的单位的做法呢,仍旧是纸上绣花、键盘下调研。

发个通知,让基层一线报数据报素材报亮点,然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闭门加工裱花。

最终用词考究的报告出炉,煞是精美,成果喜人。
只是基层一线是要骂人的。

事实上,这种强压之下报上来的内容不见得是真实的是全面的是可靠的。反正你上面官僚主义大棒挥下来,我下面就形式主义应付你,反正就是你糊弄我、我糊弄你。

报告看似数据详实,也仅是看似而已,并不是真情实感,很难保证不误导决策。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不去菜市场买菜怎么知道黄瓜茄子到底多少钱一斤呢?这么浅显的道理怎么就不遵守呢?

不由地想起一个吐槽,说某地为推动乡镇基层减负发了一个文件,其中13条措施方法的责任单位是乡镇。

换句话说,没有这个减负文件,乡镇还能少13件事。
调研的行动是要实在的,领导干部尤其要“亲自”迈开腿、张开嘴、提起笔,不给下面添麻烦、找负担——因为他们也有他们的调研任务。

要身先士卒,主动去啃实际工作中反映强烈的“硬骨头”,通过调研集思广益切实找寻解决顽疾的好思路好方法。

要有高度责任感和久久为功的觉悟,避免“一阵风”。

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有类似“没有问题也是问题”的错误认识,也不能苛求非要说出个一二三四五的“八股文”作风。
有的课题涵盖面固然是很大,非几人所能承受,确需发动群众,但也决不是这种官僚式形式主义式摊派,那样的效果十分不好。

比如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个角度,领导干部要带头抓重难点;再比如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角度发力,充分调动基层一线积极性。

去广泛发动征集调研报告,谁搞得好给表彰给实在的物资奖励。

发一篇富有建设性的等有水平的给个万儿八千甚至朝上的,大家应该还是有动力的。

你老是只知道挥鞭让马儿跑,却不给其吃草,再壮实的马儿也受不住啊。

反正只要上面足够务实,很多工作并不需要下面的人多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