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八年(1457年),“夺门之变”爆发。奇怪的是,根据《复辟录》的记载,景泰帝得知“夺门之变”爆发后第一时间认为“夺门之变”的主谋者是少保于谦(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木堡之变后,受任于危难之际的于谦和景泰帝君臣合作,取得了第一次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第一次北京保卫战胜利后,于谦成为景泰帝最为重用的大臣,是明朝当时实际上的首席宰相,推行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新政。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景泰帝与少保于谦是君臣一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鲜为人知的是,景泰帝与少保于谦在一个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那就是皇位传承问题。景泰帝登基的主要前提条件是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明宪宗)为太子,以保证皇位在嫡系大宗中传承。可是景泰帝在皇位稳固后反悔了,废朱见深,立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泰帝违背承诺引发了满朝文武的不满,其中就包括少保于谦。景泰四年(1453年),年仅十岁的朱见济夭折,而且景泰帝只有这一个儿子。以少保于谦为首的群臣要求景泰帝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但景泰帝还是不想把皇位传给哥哥一家,就这么拖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是景泰帝因为立太子的问题越来越不信任以少保于谦为首的群臣,这也是景泰帝没能提前觉察“夺门之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景泰帝一直觉得自己对明英宗的监控很到位,哥哥翻不起大浪。与明英宗相比,景泰帝觉得影响极大、声望更高的少保于谦更有可能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当得知“夺门之变”爆发的时候,景泰帝第一时间认为这事是于谦干的。另外要指出的是,《复辟录》是明朝官员杨暄所写的自传性质的野史。虽然《复辟录》的可信度确实不低,但并不能保证《复辟录》的记载都是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