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每当冬天来临,我们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自己保暖呢?也许你会选择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或者是坐在电暖气旁享受舒适的温暖,但古人可没有现代人的取暖设施,甚至在宋代以前,中国都还没有棉花。

但你知道吗,在中国古代,人们也有许多独特的方式来度过寒冷的冬天。

01

古代富人是怎么应对寒冷天气的?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寒冷的冬季来临了,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不得不寻找一些方法来对抗严寒,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人类都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应对寒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早期的人类开始,火就被用来取暖,在冰河期前的约38,000年前,智人开始利用火制造食物,并从中获取温暖。

在中国的《诗经》中就有“焚薰自炙”的诗句,描述的就是古人如何借助火焰取暖,中国古代楚地地区的人们便善于利用陶瓷或青铜制成的炊具在其下方烧柴生火,以获取热量,这成为后来中国南方许多地区火锅文化的起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种常见的抗寒方法是通过衣物,在古代,羊毛是一种优质的保暖材料,罗马士兵们通常会在战争中穿上厚厚的羊毛战袍,而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如瑞典和挪威,则有制作狐狸毛绒帽的传统。

在中国,考古学家曾在楚国古墓中发现各式头巾、手套、绢袍等冬装,这些衣服不仅实用,还注重时尚美观的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在中国历史上,由于阶级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不同的人们在冬天所采用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上层人士有足够的财富来应对严寒。

比如汉代的皇帝会在皇宫内部建造温室殿,墙壁涂抹碎花椒泥以驱虫杀菌,保持室内温度如同明媚的春光,到了晋朝,富豪石崇家中就用同样的花椒泥涂抹室内,这种取暖方法极为时髦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道帝家春不早,椒房昨夜已先温,——《立春内中帖子词·皇后阁》宋代,王珪,描写的就是古代富人取暖的奢华。

唐代贵族则品味瑞炭取暖而出名,一块瑞炭能烧上十天,散发光亮不冒烟,热力非同一般,燃烧时还能安神养性、祥和心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官杨国忠更奢侈用白蜡制成双凤蜡炭取暖,这些上流人家,丝毫不受外边严寒侵袭,享受锦被暖香,

相比之下,贫穷家庭的过冬更为艰辛,白居易笔下老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整年在深山采集柴禾,大冬盼望天寒地冻,这样才能卖出好价钱糊口,这才是当时古代穷人过冬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贫民只能住在简陋草屋泥房,遇风冻得瑟瑟发抖,他们最简单的取暖方法是用灶灰和土炕,或者茅草编的茅窝子,最穷的人家条件太差,手脚冻破还要挨过漫长寒冬,买不起一秤便宜的木炭。

在宋代,人们最喜欢围合隔扇成暖房,中间放几个木炭炉,夜读时点上蜡烛,古人还通过美酒佳肴驱寒,冬日饮用更烈酒水发热,加入辛辣生姜、花椒等食材益气健脾,食用牛羊肉增加体内热量,都能增强抵御严冬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时,则发明了一种叫做“羊毛衫”的服饰,它由羊毛混纺而成,能够很好地抵挡严寒。

在建筑上,古人也不遗余力地想方设法让房屋保暖,比如楚国人建造房屋时,会在墙体内部设计空心夹层,然后通入火炉的热气,这样就可以让整栋房屋都温暖如春。

此外,他们还会在室内铺设木板地面,并在睡觉时用各类软垫铺在上面,这样就不会直接接触到地面传来的寒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巧妙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冬天保持温暖,比如,清朝时期有一种叫“火盆”的专业取暖设备,它可以燃烧木材或者煤炭,产生大量的热气,让人们能够在屋内舒适地度过整个冬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古人在饮食上也有讲究,冬天吃些猪肉、鱼肉、蛙肉等高热量食物,或适当饮些白酒,这些都有助于驱寒保暖,在中国古代就有记载楚地地区的人们也善于利用生姜、花椒等辛辣食材来增强体质,帮助身体抵御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