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自古有言“伴君如伴虎”,比喻陪伴在皇帝身边的人时刻都面临着性命危险,就犹如陪伴在一只猛虎的身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遭扑杀殒命。

在古代时,连那些远离朝堂的百姓在闻听皇帝之名时都会尊敬万分,所以也就个更别提那些终日陪伴在皇帝身侧,为其分忧国事的卿臣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事,自认为时处理妥当,但却并没有参悟皇帝的某句话外之音,没有探明皇帝的真实心意,不知不觉间就丢了官职,甚至是掉了脑袋。

所以与皇帝的相处中,这些身边人往往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懂得灵活善变,时刻能将死局转化为安。

像在明朝时期,一位寺庙的老住持,就凭借自己机智的头脑和迅捷的反应,将皇帝朱元璋的一个致命问题完美化解,用寥寥八个字,拯救了全寺庙僧侣的性命。

藏在话语机锋里的杀人铡刀

皇帝作为古代社会中的特殊角色,拥有最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为了凸显,稳固这样的社会地位,皇帝们往往无所不用其极,而生杀予夺,仲裁人命的方式便也是最常用也最好用的手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明代创始者朱元璋,他就是一位深重帝王心术,善于用各种手段去稳固权力地位的一位皇帝。

为了保证江山万代,他甚至不惜冒被世人唾弃的可能,将曾同自己打天下的旧部逐一剔除,除了,某几位早早识趣远离权力中心的聪明人外,便难有几个旧部能善终一生。

更早时就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先例,而朱元璋也同样能在三言两语间,便把自己眼中的祸患清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是将令大过圣旨的将军蓝玉,权力过重私结己党的胡惟庸,官大不掉的徐达等等,都是在朱元璋几句话之间便注定了他们各自最终的悲惨结局

为了江山永固,朱元璋不得不在伤损朝堂力量的无奈下,对朝堂内部进行血的裁制,但其实在朝堂之外,朱元璋的话语尖刀也曾有过一次晃晃出鞘。

於皇寺中的致命提问

在明朝建立,朝堂事务步入正轨之后,朱元璋带领一众大臣来到了一处遍布风霜痕迹的寺庙——於皇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来到这里有两重原因,其一是因为,在朱元璋登基皇帝位之前,以布衣身份在乱世中摸爬滚打之时,於皇寺曾收留朱元璋为僧侣,帮助他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

如今他紫金加身,这番前来也当是念坏过往,为寺院助长些日后的香火起,二是因为政治原因,朱元璋访问佛家寺庙,等同于默认宗教文化在汉代的地位,这有利于统治的稳定。

这场寺庙之行本顺利无比,直到朱元璋一行人行至主殿时,朱元璋才猛然发现了一点端倪,看着一众僧侣和自己的大臣们在主殿佛像前跪地磕头,敬拜佛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突然心生疑惑,自己如今贵为天子,是奉承天命统治人间的帝王,难道要向这尊佛像屈膝跪拜吗?想象着自己跪拜磕头的画面,心中自然泛起巨大的违和感和抵触。

但是自己毕竟受恩于寺庙,此刻摆起帝王架子又难免会被世人评上一句不仁不义的说词,可是面对这尊定光佛像屈膝叩头,又必然会失了帝王威仪。

种种矛盾的心理萦绕在朱元璋的心头,其实随行的大臣们中,也早有人预想到了当下的窘境,但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万一被皇帝顺势问下去,那无异于是自掘坟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万般的为难下,朱元璋一时得不出这一问题的最优解,他干脆大手一挥,将这个难题甩给了一边的老住持。

他先看着老住持,又看了看佛像,张口问道“参礼拜佛自有规仪,那么朕,也需要下跪惨败吗?”

机智的老住持·逆转命运的八字答复

听闻朱元璋的提问,一众大臣冷汗直流,他们一方面庆幸这个问题没有落到自己的身上,一方面又为这於皇寺的僧侣们捏着一把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是九五至尊,只有接受天下人跪拜的道理,哪里有皇帝下跪的份儿,朱元璋是开国皇帝,风头意气更是蓬勃无量,让其下跪磕头,便等同于是在挑战这位新皇帝的权威。

而挑战皇威的下场,自然也是不言而喻,于皇寺上下几十僧侣,大概率会人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