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四甲镇健康路社区的温馨阳光下,一场关于邻里和谐与智慧调解的生动实践正在上演。周晨霞与沈玉琳,这两位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舅妈”的金牌调解员,在四甲镇妇联的精心组织下,不仅成功举办了“老舅妈经验谈”分享会,为在场的村干部及调解员们开启了一扇理解与解决基层矛盾的新窗口,更是在会议结束后立即投入实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调解艺术的力量。

智慧的火花:倾听的艺术

分享会上,周晨霞首先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她提到,真正的调解始于全神贯注地倾听每一方的声音,不仅要听他们说了什么,更要听出言外之意,感受其背后的情感需求。通过实例,她分享了如何在调解初期建立信任,让当事人感受到被尊重与理解,从而为后续的沟通打下坚实基础。

技巧的磨砺:平衡与协商

沈玉琳则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调解中的“平衡术”。她指出,在处理复杂纠纷时,调解员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识别各方利益的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最佳平衡方案。她分享了几则经典案例,展示如何通过创新思维与灵活策略,巧妙引导双方从对立走向合作,实现共赢。

情感的桥梁:共情的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老舅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共情”的力量。在调解过程中,她们经常将自己置于当事人的位置,深切理解他们的难处与期望,这种共情不仅能够缓和紧张气氛,还能够激发当事人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她们强调,有效的调解往往始于心与心的连接。

法律的支撑:知法明理

除了情感与技巧,周晨霞与沈玉琳还着重讲解了调解中的法律知识运用。她们认为,调解虽注重情理,但也不能脱离法律法规的框架。通过几个案例分析,她们展示了如何准确引用相关法律法规,既保障了调解的合法性,又提升了调解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现场教学,即刻行动

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一次真实的调解考验不期而至——两户村民因围墙篱笆界限不清引发争执。面对这一突发情况,“老舅妈”们毫不犹豫,带领着参会人员直接前往纠纷现场,展开了一场鲜活的现场教学。在她们的引导下,双方村民的情绪得到了有效安抚,通过耐心沟通与细心测量,最终找到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即时应用,更是调解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展现。

这场经验分享会,不仅是一次知识与经验的传递,更是一场心灵与智慧的碰撞。周晨霞与沈玉琳以她们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独到的调解艺术,为参会者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社区和谐之路的方向。在她们的引领下,四甲镇的调解工作正迈向一个更加专业、高效、人性化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