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逢乱世,总会豪杰并起,他们或图名,或牟利,或者只是单纯地凭借着一腔热血,要为天下百姓谋一个安稳的年代而纵身投入混乱的时局。

英雄造就时势,时势也成就英雄。乱世之中,能留名青史的也都是些有着真才实学而心怀天下的真英雄。

在隋唐时期,中原大地上群雄并起,众人都因不满隋炀帝残暴的统治,揭竿而起,意图推翻隋朝短暂的统治时期,再次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各自为战互相吞并之时,这些趁乱揭竿而起的人的优劣就充分地展现了出来,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徐茂公,在这段历史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去看一看,生逢乱世,徐茂公是怎样选择他的人生的。

又是怎样的历史背景,才会让他在临终之际说出:“若我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这样的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逢乱世,身似浮萍

徐茂公,本名李勣,出生于曹州离狐也就是当今的山东菏泽。隋朝末年,时局动荡,便随他的父亲举家迁往了滑州渭南县,即当今河南浚县东南。

和我们所熟知的出身草莽的反叛者不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徐茂公,家境殷实,据史书记载,其生活之富裕乃至有着“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

如此殷实的家境,本应让他们站在当时劳苦大众的对立面,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在百姓中的声望,甚至要远超那些揭竿而起的草莽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原因就在于,徐茂公和他的父亲都是乐善好施之人,面对穷苦百姓,不论远近,无关亲疏,只要是他们遇见的,他们总是会予以帮助。

可是乱世将至,纵有心助人,也终究力量有限。此时又逢翟让揭竿而起,想要搜刮百姓,鱼肉乡里,年仅十七岁的徐茂公,加入到了翟让建立起的瓦岗军,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住了即将为祸一方的瓦岗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劝说翟让:“附近是你我的家乡,乡里乡亲不宜侵扰。宋,郑两地靠近运河,往来商旅众多,朝廷的官银也大多从此处运输,我们不如前去运河截取官银,这要远比抢劫乡里积累财富来得方便快捷。”

就这样,徐茂公被时局裹挟着,纵身投入了乱世之中,开启了他大半生的动荡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忠义两全,另投明主

在徐茂公的出谋划策之下,原本在众多叛军中不足为奇的瓦岗军迅速积累起来了大量的财富,那个时代,有财力就不会愁人力,大家都知道瓦岗寨中不缺钱银,便都迅速投入到了瓦岗军的帐下。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原本籍籍无名的瓦岗军此时也因为势力的迅速扩张而招来了祸患。摇摇欲坠的隋朝派出了当时的名将张须陀率两万人攻打瓦岗,此时的瓦岗虽然声名鹊起,但实际人数也才不过万余,这让翟让慌了神,急欲逃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危难之际,徐茂公再次挺身而出,拦下了想要逃跑的翟让,并采取了诱敌深入,伏兵奇袭的战略全歼张须陀所率部队,张须陀本人更是战死在了战场上。

大败张须陀之战令瓦当名声更甚,此时的徐茂公等人也看出了翟让此人不堪重用,恰逢当时蒲山公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兵败逃亡。有着天下英雄之称的李密顺理成章地走进了徐茂公的视线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同翟让将李密迎进了瓦岗,并劝说翟让将瓦岗的首领之位让给了李密。却不知李密其人,并没有他名声中的那样大度与侠义,得到首领之位后的李密,最先想到的竟然是设计杀死将他捧上高位的翟让和徐茂公。

毫无防备之心的翟让就这样惨死在了李密的诡计之中,而徐茂公因为先一步察觉不对,及时做出了反应,捡回了一条命,却也在肩膀上被砍了一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翟让的死,不知道重情重义的徐茂公内心有何想法,在四下无人之际,他又是否会后悔引进了李密这个假仁假义的天下英雄。

话题回到瓦岗寨中,因为李密暗杀徐茂公失败,此时身边众人对他又多是劝阻之意,李密便也就坡下驴,留下了徐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