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日本都以“H天堂”著称世界。

AV影音、成人漫画、合法风俗业……

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日本人的性观念是高度开放的。

然而,日本近期公布的国民“处女率”却让全世界大吃一惊!

01

日本处女率近四成,

重视贞操还是无欲无求?

近期,日本《出生动向基本调查》显示:

目前日本18~34岁女性中,没有过性经历的比例达到38.7%,男性“童子身”的概率则有36.2%。

也就是说,成年适龄婚恋的中青年里,竟然有近四成的人从来没有过性行为。

这个比例放眼全球,都是相当夸张的。

“处女处子率高”能说明什么呢?说明日本人“重视贞操”吗?

其实它主要反映的是当下年轻人的婚恋状态,与结婚率和生育率高度相关。

因为在适婚年龄还是处女、处子,意味着他们:

不滚床单、不恋爱、不结婚、不生育。

2021年,日本厚生劳动省调查显示:

日本50岁之前未婚的男性达到了25.7%,女性达到了16.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批人,很可能就是之前长期保持“童子身”的人,也很可能是未来孤独终老的人。

这样的人群如果过于庞大,生育率会降低,老龄化问题会加重。

2022年日本出生人口还不到80万,接近我们一个县城的人口。

与此同时,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已经高达29.1%。

65~69岁的老人中,一半以上的人还在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打工到死的人生,也太悲苦了!

而老龄化危害的远不止是民众个人的幸福感,经济创新力、军备实力、社会平稳度等方面也随之下降。

越老龄化,经济越衰退,生活越不好,越不想婚恋生育……

长此以往,岂不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可见,关注“处女处子率”,解决民众“低欲望”的问题,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0

现实生活亚历山大,

虚拟世界yyds

2018年,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一书中说道:

“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

其实,日本早就已经陷入低欲望社会了。

因为这几十年来,日本年轻人都过得非常不容易。

上个世纪中期,日本经济快速崛起,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爬得越高摔得越痛,经济很快出现了严重的泡沫。

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陷入了长期萧条,至今没能“解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那几年出生的日本人(90后),出生在一个被严重透支的社会里。

1990年,日本平均工资2160美元,而2020年,日本平均工资是2786美元,只增长了28%。

而与其隔海相望的中国,30年间平均工资已经涨了2747%。

也就是说,三十年来,日本年轻人的收入几乎是原地踏步,他们的所有努力,都在为之前的透支“找补”。

与此同时,内卷也一刻都没有停歇。

不少年轻人为了多挣点钱,过着早7晚22月休2天的极端“社畜”生活。

“过劳死”这个词,就是源于上世纪末的日本。

至今也还有不少公务员、漫画家等,因为超强度的工作,徘徊在生死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高压且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谁还有闲心去婚恋生子滚床单?

为了改变这种绝望情绪,2002年,日本开始推行宽松教育。

课业难度大降,学生大幅减负。

结果,却把一代年轻人变成了“平成废柴”:

没有能力、没有理想、没有斗志、没有欲望。

只有生理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于是,成人影音、动漫游戏产业迅速发展。

它们通过虚拟、模拟等方式,给年轻人带来情感慰藉。

一些现实生活受挫的年轻人,甚至对虚拟人物产生了真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宅男宅女,渐渐成为日本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寄情虚拟世界,的确解决了年轻人的情感、生理需要,但也让现实里的生育率雪上加霜。

至今,日本的“低欲望困局”也没有得到解决。

03

低欲望不是错,

错的是无脑跟风式躺平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向友人借钱,信里写道:

“没有钱用,但又懒得去挣钱。请您给我寄一些钱来吧!”

可见为钱苦恼,好吃懒做,在任何时代,都是人的通性。

曾经物质匮乏,人们拼命工作,为了挣口饭吃。

如今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拼命内卷,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这种“更好”,又似乎没有止境,年轻人难免觉得痛苦。

其实,人生不一定非得弹精竭虑、你追我赶。

我身边也有朋友选择过起了低欲望的生活。

在父母家里吃住,做做家务,偶尔写点东西赚点稿费。

但请注意,他不是无所事事打游戏,而是在低花销的前提下,做一些低压力低收入的事情。

这样家庭和个人都觉得舒适的选择,谁有资格说他“废物”、“死宅”呢?

只是,有一种情况我们应当警惕——

那就是无脑跟风、瘫痪啃老式的“躺平”。

把找不到工作、赚不到钱全权归咎于社会和家庭:

“不是我不行,是企业太挑剔,社会太内卷。”

“父母没本事,没人脉,我也没办法。”

甚至把躺平当做一种潮流,一种正确,去追随。

对于努力奋斗的人,还要去轻视和嘲讽:

“加油!只要你够努力,老板就能住上大房子。”

“00后就有车了,你的金主挺豪啊!”

“工作两年负债2万,回家躺着还省钱一点。”

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危险,实际上是在逃避问题、推卸责任。

久而久之,努力的人成了另类,不努力则成为了主流。

每个人都混吃等死,个人与社会发展都会陷入停滞。

我认为,一个人活着一定要找到其中的意义和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不要做“两极管”,更不要总是看和学别人怎么说、怎么做。

时代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每个时代都会出现风口,都能出现英雄。

考不上名牌大学,但组建了乐队也很开心。

找不到体面高薪的工作,开个小店也挺好。

买不了奢侈品,普通的包包也很有个性。

大城市里买不起房,租房也很舒服。

没法富养孩子,但也足够让他健康成长……

网络让我们看到了贫富差距,但是不该夺走我们的斗志。

明天只要比昨天过得更好那就是幸福,并不是比大部分人有钱才是幸福。

最后,我想把网友的一条热评送给大家:

“别相信躺平,多少人嘴里说着摆烂,背地里疯狂K书。”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没有收获。

请记住,无论时代再变,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