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2月,毛主席和井冈山的官兵总结经验教训,其中讨论到了打仗的问题。

只见毛主席慷慨激昂的说:井冈山以前有一位“山大王” 朱聋子,跟当官的士兵打了几十年,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能打仗,但要能打圈子。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看着这位侃侃而谈的指挥员,有的战士深以为然,但也有却是将信将疑。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位毛指挥员之前没咋打过仗,他只是一个文人,会打仗的是朱老总。而且,毛指挥员让战士们学土匪的打法,这的确让一些思想觉悟高的党员们表示困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当时绝大多数战士虽然敬佩毛主席,但对于他的军事能力却并不一定认可,至少当时大家都认为朱德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他之上。

但结合历史可知,后来毛主席成为了中国最牛的军事统帅。那么问题来了,毛主席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从一介书生突然变成无人能望其项背的兵仙呢?中国还会有第二个这样的人出现吗?

这里我们首先得明确一点,毛主席的军事才能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回看他的人生可知,他从来没有上过军校,在1927年的时候,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军事成绩。

正因如此,当年毛主席向众人介绍军事经验时,有不少同志还心存疑惑。这一点是肯定的,毕竟即使到了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党内依旧有同志认为毛主席不太懂军事,此时毛主席还没有上路。

不过毛主席虽然起步很晚,但他很懂理论,掌握了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然后凭借这些规律,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最后一飞冲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回看历史......

关于毛主席第一次指挥军事,我们多数人会想到秋收起义,严格的说,毛主席的“军事处女秀”的确是秋收起义。但其实早在1917年的时候,毛主席就已经在军事上崭露头角。

1917年,长沙城遭遇北洋溃军来袭,这些军队本来就受挫,而且不知道长沙的虚实,所以不敢轻易冒进。

但长沙没有能力组织军队驱赶北洋军,于是毛主席挺身而出,带领100多名操着木枪的学生以及一部分持枪的警察,然后让警察在山上放枪持木头枪的学生放鞭炮。

接着,大喊着广西军进城了,北洋军的头目逃跑了。

北洋溃军受到惊吓,立刻派人交涉表示投降,随后毛主席将这3000多人的部队全部缴械,再组织商会给这些士兵发给路费将其遣散。

这是毛主席人生中的第一次军事表现,一登场就体现了他远超常人的魄力和智慧,其实已经展现了一个优秀军人的基本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毛主席终究没有受过系统性的军事教育,他做的一切都只是基于自身所学的知识和规律的模糊推演,还需要经验不断的打磨。

——1927年秋收起义爆发,毛主席率领5000余人的起义部队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发起了对浏阳和长沙的进攻,这一次进攻遭遇重大挫败。

其实这很好理解,当时毛主席和共产党一样,都是第一次真正掌握枪杆子,都因为经验不足,犯了不少错误。因此毛主席的秋收起义虽然曾占领浏阳县城,但终究遭遇挫败,部队打到只剩1500余人。

要换一般人,肯定心态会受到影响,但毛主席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人,他非常知进退,当事情不可挽回的时候,他能够背上一切罪责立刻调集部队撤退,而且还果断转入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和山区。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毛主席当年军事才能还未得到全面开发,但在指挥的时候,头脑一直都能保持清醒,该进的时候就进,该退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就退,根本不怕担责任,也从不上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撤下来后,毛主席亲眼目睹革命队伍的溃散,其中自然有作战的损失,但更多的是士兵军纪松弛,有不少投机分子直接脱离部队,还有的人甚至不惜反叛革命。

也正是在这场大挫败中,毛主席产生了整顿部队的想法。

此时毛主席并不知晓完美的仗应该怎么打,但他已经知道,想要打好仗,首先得要有一支靠谱的军队。那么如何保证军队不会下次直接崩溃和投降呢?

答案就是三湾改编——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指挥权。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壮举,已经远远领先国民党政权。

而之所以毛主席能够做出这一壮举,无外乎毛主席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哪里有问题,他就针对哪里进行整改。

此时他的部队只剩下不到1000人,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却已经在这一刻开始成型。

三湾改编以后,部队不会动不动就逃跑崩溃了,可是毛主席又遇到了一个致命问题——军队需要补给和休养,去哪里能养活这支部队呢?

这时候毛主席早期的引路人出现了——井冈山的袁文才和王佐。

都知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开天辟地的存在,毛主席奠定了后来的苏区和红军的基础。但是毛主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通过观察与学习得出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袁文才和王佐在井冈山活跃,虽然他们没有严密的党组织结构,也不懂得高深的理论,但他们深扎根于当地,知道如何当土匪,如何应对敌人的围剿,也知道如何在山里面生活。

很明显,当年毛主席虽然知道田园之苦,也知道书籍之乐,但带着一帮子人在山里面讨生活还是不擅长的。

不过毛主席最擅长学习和总结经验,因此他很快就放下了自己的架子,收起了他的马列主义,而是学起绿林好汉的经验,学会和当地人打交道,而且还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所爱,彻底融入井冈山。

在和井冈山的好汉交流学习过程中,毛主席开始摸索根据地的建立方法,开始探索和当地百姓的沟通方式。很快毛主席和众人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而毛主席也适应了山区的生存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毛主席也学了“山大王”的打仗方式。

就如开篇所提到的那次讲话中,他将“山大王”的打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提出当敌人来袭的时候,就要绕着敌人转圈,当敌人出现破绽的时候,就毫不留情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毛主席总结道:我们的策略是赚钱,不做亏本生意,这就是我们的战术。

不过话又说回来,“山大王”的土方法值得借鉴,但只能满足基本生存,想要应对更大规模的战争,还需要真正的专业人才来指导。

而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又遇到了另一位引路人——朱德。朱德总司令作为十大元帅之首,作为红军之父,他在军事方面的造诣是不输于众人的。

结合史料可知,朱老总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滇军名将,在军阀圈子里面已经打出了声望。后来朱老总发动起义,参加革命,虽然碍于敌我势力的悬殊,朱老总的起义也遭遇了挫败。

但是,朱老总和毛主席会师了,朱毛二人从此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从诸多记载来看,毛主席对于朱德总司令的到来是无比激动的,因为井冈山终于迎来了一位真正的军事指挥员,这简直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朱老总又是如何引导毛主席形成完整的军事思想的呢?

整个过程肯定是很复杂的,朱老总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毛主席,毛主席也在仔细的观察朱老总的指挥方式,对此我们无法一一指出。

不过我们可以指出一个最重要的点——16字方针。敌进我退系列的16字方针,这是我党最重要的游击战术打法,我们一般都认为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根据赵镕将军的回忆:16字方针是朱老总在1928年5月的会议上第1次提出的,后来毛主席将这一思想总结发扬光大。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老总是奠定红军军事策略的人,他在反击国民党围剿时的游击战术虽然还未形成体系,但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战果,而这一切都被一直仔细观察战场,拼命学习的毛主席所注意,并用他的知识体系将其系统化理论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对朱老总指挥细节的总结和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逐渐成型。

根据1929年毛主席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件中提到:我们的策略是以游击战为主。

总而言之就是要分散兵力,集中力量对付敌人。敌进我退,敌守我扰,敌疲我战,敌退我追。以一种波浪式的推进方式来确定地区的分裂。

具体的内涵为:面对敌人的锋芒,我们要主动撤退,迂回打圈子。敌出我之前,我迂回,敌在山,我退,敌在中央,我守左右,以保全自身,制造机会,消灭敌军。

在整个战术打法中,毛主席抓住了最关键的规律——要始终贯彻保全自身与歼灭敌人的辩证统一关系,消灭敌人很重要,但前提是保护自己。

该打法,很好的避免了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的死打猛冲的错误战法,此后不管经历多少战斗,红军始终保留有生力量,这个思想也成为了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红军游击战争的根本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套打法,朱毛红军在井冈山纵横无敌,如果不是出现变故,国民党根本奈何不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不过,虽然朱毛红军被迫转战,但毛主席早就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军事思想的雏形。

——其一,整顿军队确保战斗向心力;其二,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三,16字方针,贯彻保存自身和歼灭敌人的辩证关系法。

有了这套模板,只需要找到机会不断试错就行了,果然毛主席很快就在江西瑞金建立起了苏区,拥有了更大的革命根据地和更多的红军。

当然有了更大的地盘,就会面临更多的敌人,毛主席对军队的指挥才能又必须再上一层楼。

庆幸的是,有了根据地和军队纪律还有基本的生存法则,毛主席有了兜底的机会,有了更多的试错成本,因此他的军事指挥越打越放得开,总结的经验也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在1932年的反围剿作战中,毛主席总结经验提出了一个概念:我失去了土地,却得到了打败敌人,得到了更多的土地。这是一种挣钱的生意。

而这一思想也成为了后来放弃延安时所提出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概念。

后来的事情其实大家都知道了,毛主席通过四次反围剿的经验,以及被党中央剥夺军事指挥权后的反思与总结后的顿悟,终究迎来了军事思想之大成——四渡赤水。

从中不难看出,毛主席学通打仗的路子其实很复杂,但来源大多是学习天赋与战斗经验积累,可谓是无师自通。毛主席的学习能力和临危不乱的性格,任何人都不曾具备。

所以若无毛主席,也不会出现这样一个军事奇才。也正因为此,毛主席才无愧于前无古人的一代伟人。

参考文献:《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的历史考察》、《毛泽东首次显露军事指挥才能》、《试论朱德对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