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汶川大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级为里氏8.0级,矩震级8.3级。

地震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发生了挤压,导致地面隆起、破裂。汶川大地震的影响范围极大,波及大半个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

造成了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踪、37643人受伤,经济损失达8451.4亿元。

强震突如其来,南部女孩被埋震中废墟中;亲人四处寻找,随军跋涉进入汶川映秀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汶川映秀 512地震纪念馆

被埋72小时 铁军救出南部女孩

邓成满

2008年5月16日,一则关于铁军救出南充女孩的新华社消息被广为传播。该消息开头这样写道:“我的女儿能活下来,全靠亲人解放军。”来自四川省南充市的宋选中说。

宋选中是南充哪里人?他的女儿为什么会在震中汶川映秀镇?他们是如何寻找到女儿的?女孩是如何获救的?

5月16日12时40分,记者拨通了一个辗转得到的手机号码。电话那头,一个兴奋中略显疲惫的女声传过来:“……感谢亲人解放军,我的女儿得救了!”

女儿在地震中失去音信

5月12日,下午2时许,家住南部县东坝镇桥北路4号的宋选中、杨俊华夫妇正在家中看电视。突然,整个房间剧烈晃动起来,紧接着,“砰”的一声,电视机从电视柜上晃荡得摔了下来。

地震了!今年45岁的宋选中马上反应过来,他拉住妻子的手就往屋外跑。这个时候,大街上已是人声鼎沸,门窗玻璃掉落在地上的破碎声格外刺耳。不久,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播出消息: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里氏7.8级!惊慌失措的人们这才明白,刚才的地动山摇是怎么回事。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中,东坝场有两人受轻伤,一些房屋受损。

惊魂初定,宋选中想起了在成都工作的女儿宋艳梅。他赶紧拨打女儿的电话,但怎么也打不通。因为当天的信道拥堵,宋选中只能在焦急中等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5月13日,宋艳梅还是没有音信,想到电视上说,成都的震感远比南充强烈,一些房屋被毁,且有数十人罹难,近千人受伤,宋选中和妻子担心极了。经过无数次拨打,夫妻俩终于打通了女儿所在公司的电话,却让一个如晴天霹雳的消息差点当场击倒:

5月11日,宋艳梅因公出差,地点就是这次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县映秀镇!

公司方面说,他们也在积极寻找宋艳梅的下落,但目前仍没有联系上。

宋艳梅出生于1987年,是家中的长女,几年前毕业于成都一所旅游学校,后在成都依澜雅资化妆品公司上班。

再看电视新闻介绍,映秀镇是汶川县重要的工业镇,但位于深山里,地震阻塞了所有机动车和机械的进山通路,加之通信中断,供水供电断绝,镇内受灾情况一直没有消息传出。

女儿生死不明!怎么办?怎么办!

当天傍晚,宋选中夫妇和闻讯赶来的3名亲戚,包租一辆长安面包车,从东坝场出发,直奔成都。

成都依澜雅资化妆品公司在成都九里堤公交车站附近。宋选中一行人赶到后,公司负责接待的人说,5月11日,公司特派她以美容讲师的身份去汶川县,到映秀镇一家名叫发之艺的美容院推销化妆产品。没想到,抵达后的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宋选中从公司方面获悉,发之艺美容院的老板叫李莉。

时间紧迫,多耽搁1分钟,女儿就多一份危险。虽然被告知进入汶川的道路因地震阻断,但宋选中夫妇还是决定马上去映秀镇找人。

5月14日中午,他们行至都江堰。这时,车子无法再开进了,他们就下车步行,一门心思要到映秀找女儿。

跟随铁军踏上寻女之路

5月14日中午12时,寻找女儿的宋选中夫妇和3名亲戚爬上汶川县映秀镇紫坪铺大坝。就在他们坐下来稍事休息的时候,一支部队也来到了这里。

队伍走近了,只见官兵们的左臂上都戴着一枚“铁军”的佩章。经打听,他们正是前往映秀镇救援抢险的。这支有1800名官兵的先头部队来自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其前身是 “叶挺独立团”,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功勋卓著的“铁军”。13日凌晨,部队接到紧急命令,18000名官兵以摩托化开进、铁路运送、空中运送等方式,分三路赶赴汶川灾区抢险救灾。当时,他们已经转战千里,足足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由于都江堰到汶川的公路尚在抢修之中,救灾联合指挥部命令乘飞机最先抵达的部队,徒步直插震中地区实施救援。

见到亲人了!宋选中当即决定跟随部队前往映秀镇。他鼓励妻子和亲友们说:“跟着部队走不会错的,我最相信子弟兵!”

查看军用地图,紫坪铺与映秀镇的直线距离仅30公里。但就是这30公里的山路,足足耗费了官兵们十个小时。跟在队伍后边,宋选中一路上看到险情不断:12时14分,一处11米高的残垣挡住去路,团长杨恩红果断下令迅速垒墙通过;12时31分,随着一阵余震,一块巨石裹着泥沙从一侧山头滚落,官兵立即疏散躲避;13时34分,他们遇到了4名用担架抬着一名重伤员的映秀镇村民,立即抽调4名骨干,帮助他们把伤员抬出大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军战士在救援现场(相军)

由于道路、桥梁被地震完全破坏,官兵身负30公斤行囊,沿着湍急的岷江傍山而行。宋选中看到,官兵完全按照实战的要求,马不停蹄地一路奔跑,逢水涉水,逢山爬山,一会儿在激流中泅渡,一会儿在悬崖峭壁上攀援。在行进过程中,官兵们遭遇了10多次余震。滑坡、泥石流在官兵的身边咆哮,但这一切都没有能阻挡“铁军”快速前进的脚步。由于体力消耗巨大,所带的干粮和水又不多了,官兵们就捧着浑浊的岷江水解渴。有的战士在急行军中晕倒,被战友救醒后,立即起身继续前进。战士们都说,时间不等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着灾区群众的性命!

就这样,顶着几乎每半小时就会发生一次的余震,“铁军”官兵一步步向受灾最严重的映秀镇接近。毕竟不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人,随行寻找亲人的老百姓与部队的距离越拉越远。但宋选中觉得,自己的心和女儿也越来越近。他坚信,女儿没有死!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他们咬着牙坚持,一刻也不肯停下寻亲的脚步。

14日16时30分,铁军抵达此次地震的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第二天一早,宋选中一家也到达了映秀。

废墟中听到女儿在呻吟

宋家人是15日上午8时到达映秀镇的。

映秀镇地处汶川县城南部,距成都88公里,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州的南大门,也是前往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旅游的必经之路。全镇幅员面积115.12平方公里,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

然而,宋选中眼前的映秀,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秀美山川和商旅繁荣。场镇已基本已变成废墟,80%的房屋倒塌,几乎没有一家是好的。当地人并不是很多,只有一部分无法出去的居民,一些受伤的人已被转移走了。到处是各兵种的部队和医护人员,有好几千人。他们不停地在废墟上搜救。子弟兵们背着、抬着一个个幸存者,奔向医疗点和直升机停机坪,奔向生命的希望。

杨俊华说,他们后来听人说起,因为严重缺水和食品,当地居民只好到山上挖土豆吃,现在也快挖完了。

穿过一处处废墟,他们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李莉。李莉说,地震发生时,她和一名员工逃出,另外一人被砸伤在门口,只有在二楼里间的宋艳梅没有及时逃出。

“这些天来,我每天都要来寻找小宋。”李莉说,她上小学的儿子也被埋在了学校的废墟中,至今没有挖掘出来。在李莉的陪同下,宋家人来到发之艺美容院所在的一大片废墟上,开始寻找宋艳梅。

在瓦砾之中,宋家人扒瓦砾,抬断木,一会儿起身搜寻,一会儿俯身细听,不肯放过一点点线索。在经过两个小时的寻找后,终于在废墟中听到了女儿微弱的呼救声。

“当时,我听见有人在哭,呜呜呜的。一开始我以为是抬出的伤员在呻吟,后来仔细一听,声音好像是我的梅儿。我就扯开嗓子喊,梅啊梅啊,爸爸妈妈救你来了。那个哭声果然大了,还在喊妈妈,我就知道我的梅儿还在人世,就在我的脚下。”杨俊华说。

一家人马上发疯似地往哭声处冲!然而,小山一样的废墟,阻挡了他们救人的脚步。

铁军救出被埋3天的女孩

15日10时,一队执行搜救任务的解放军官兵来了。宋选中定睛一看,正是昨天在紫坪铺水库大坝上遇到的“铁军”。他和妻子冲到了官兵们面前。

“解放军来啦,我们遇到了救星。”杨俊华说。

“解放军同志,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女儿。”嗓音嘶哑的杨俊华,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铁军官兵的手。

新华社稿件详细记录了宋艳梅的获救过程:

宋艳梅被埋的现场让铁军官兵震惊,木制结构的二层楼房完全成了废墟,宋艳梅被埋的位置深深嵌入了右边一座5层高的居民楼房,两层楼房已经下陷。

木制结构的废墟至少有几十吨,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仅靠官兵徒手清理废墟救人,显然不可能。“从废墟上方掏洞,无论如何也要救出受伤群众。”跟随二连指挥的营教导营张杰说。

10时05分,营救展开。二连官兵在离宋艳梅求救声最近的位置,扒开瓦砾开始挖洞。没有专业的抢险工具,遇到大块的建筑材料,官兵们只能轮番用手一点一点地往里抠。

10时30分,一部空调拦住了去路。空调体积大,周围全是横七竖八的木桩,无法往外挪动。时间就是生命。一班副班长安乐顾不得受伤,几脚踹掉空调机芯,拔掉了“拦路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乐在救援宋艳梅的现场(相军)

10时52分,宋艳梅的头露出来了。

11时34分,宋艳梅的手伸出来了。

宋艳梅告诉抢险官兵,自己可能没受伤,只是不能动弹,被什么东西压住了。

矮个子的安乐扒开宋艳梅头部周围的木棍和砖头,钻进洞中一看,一大堆砖头压在宋艳梅的脚上。

怎么办?救援人员的手够不着,没法取出砖头。硬拽的话,势必让虚弱的宋艳梅再次受到伤害。

一直在洞口参加抢救的二连连长刘同新急中生智,让人从废墟中找来钢筋做成钩子,伸进去一块一块勾掉压在宋艳梅脚上的砖头,再由宋艳梅一块一块递出来。

就在所有人都为即将获救的宋艳梅高兴的时候,一根竖着的木头拦住了宋艳梅出来的路。碗口粗的木桩搬不动、挪不开,挡住了宋艳梅的身子。

官兵们找来锯条,试图锯断木头。由于洞内狭小,空气稀薄,官兵们锯断了4根锯条,也没能锯断木头。

为了尽快救出伤员,官兵们找来在附近的消防人员,在他们的协助下锯断木桩,顺利救出宋艳梅。

此时已是14时05分,距地震发生近72小时。

宋艳梅得救了!两个小时后,她被抬上军用直升机,转往成都抢救。

16日一大早,宋选中一行5人告别映秀,向成都方向步行。13时,记者与他们通话时,杨俊华说,他们即将进入都江堰市区。(本文写于2008年5月16日)

后记

相军 时任任中央电视台济南军区记者站记者、副主任,2008年5月13日随济南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先遣队到达灾区,徒步进入震中映秀采访,走遍了济南军区四万五千多名官兵驻守的所有任务区,拍摄播出了上百篇电视新闻、专题。以下文字来源于相军先生等人作品。图据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伤愈后的宋艳梅

6月中旬,相军宋艳梅取得了联系。离开映秀后,宋艳梅先是在成都的一家医院,后来又转到合肥治疗。她的右脚由于长时间挤压,肌肉坏死,皮肤溃烂,做了两次植皮手术。她在电话中告诉我,等伤势好转,她就要回到映秀来,和部队官兵一起抗震救灾。7月下旬,听说第一批抗震救灾部队即将回撤的消息后,伤势还没有痊愈的宋艳梅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感激之情,在同事赵燕的陪同下乘车来到映秀。她要再看一眼自己的救命恩人,当面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艳梅与安乐重逢在军营

2009年5月3日,已经正常上班的宋艳梅,从成都出发前往洛阳铁军某部军营。在军营里,她为战士们洗衣服、做饭,送他们小礼物。

自从地震相识后,宋燕梅和安乐时常保持联系,隔段时间就会打个电话。这次洛阳相见,两人都十分高兴。宋燕梅说,安乐就是我的亲弟弟,我一辈子都会敬重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艳梅与安乐

地震改变了宋燕梅。她说:“我以前是个挺懒散的人。被救出后,在我睁眼看到阳光的一刹那,我感到活着真好,我要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她把铁军当作学习的榜样。

16年过去了

有些人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天

有些人依旧在负重前行

2008.5.12—2024.5.12

灾难留下创伤

也教会坚强


时光穿越苦难

也见证改变

缅怀同胞

致敬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满说/头条号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网友评论,仅代表评论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证实或赞成其描述。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请关注南部微生活

投稿\爆料:1835919111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