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珠峰脚下的无人机。

当前,位于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南坡正值春季登山季。尼泊尔旅游局驻珠峰大本营12日表示,现年54岁的尼泊尔知名夏尔巴登山向导凯米·瑞塔·夏尔巴当天上午7时25分再次站上世界之巅,第29次登顶珠峰,打破自己此前保持的世界纪录。

根据尼泊尔旅游局数据,截至本月10日,共有414名登山者获准在今春登山季从尼泊尔一侧攀登海拔8848.86米的珠峰。

夏尔巴人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两侧。由于世世代代在高海拔地区生活,自从人类开始试图从南坡征服珠峰以来,为登山者提供路线维护、向导和负重等服务的尼泊尔夏尔巴人就在"登山圈"颇有声名。

然而,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攀登活动,珠峰春季登山季货运需求旺盛,珠峰南坡所在地昆布地方政府正试图使用货运无人机在珠峰登山线路上开展运输活动。这项举动让不少以珠峰登山产业为生的夏尔巴人心存忧虑。

无人机会降低运输风险还是影响当地民众生计?

尼泊尔的"珠峰经济"深刻地改变了夏尔巴人的生活。传统上,夏尔巴人以耕牧为主。1993年,珠峰南坡的商业登山开始出现,相较于尼泊尔当地普遍较低的工资水平,登山产业为夏尔巴人提供了一份相当可观的收入。除了协助登山外,围绕"珠峰经济",如大本营所需的物资,除少量以牦牛运输外,大部分由夏尔巴人人力背负;在冰川上探路、架桥,架设安全绳等工作也由夏尔巴人完成;夏尔巴人甚至还为登山团队承担起"厨师"、"保姆"的工作。过去,登山公司按照常规给每5名登山客配备1名夏尔巴人,但现在这一数字已逐渐攀升至平均每名登山客配备1.5名夏尔巴人进行协助。

4月初,记者曾至珠峰南坡所在地索卢坤布地区的中心小镇萨勒里采访,其间住在一处由夏尔巴人开设的家庭旅馆中。记者发现这家正值壮年的丈夫并不在家庭旅馆内,已前往珠峰脚下为春季登山季作准备,而照料公婆和孩子以及经营旅馆的工作则由妻子负责。这种丈夫去珠峰"淘金",妻子在后方照顾家庭的情况在当地夏尔巴人中十分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尔巴背夫。

夏尔巴人在高海拔地区的生存能力让人惊叹,他们甚至可以在海拔超过8000米的"死亡线"上单人负重高达30公斤,为不少登山客提供协助。不过多年来,层出不穷的登山事故也让不少夏尔巴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014年4月18日,被称为"鬼门关"的昆布冰瀑发生冰崩,永远掩埋了16名夏尔巴人。去年4月12日,又有3名夏尔巴人被埋藏在坍塌的冰雪之下,遗体迄今未能找到。

因此,当地政府计划借助无人机技术进行货物运输,主要行程大致为珠峰大本营和一、二号营地之间,即可越过悲剧频发的昆布冰瀑。从技术上看该方案完全可行,货运无人机在上升高度、飞行距离、载荷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设计数据均能达到要求。据尼泊尔媒体报道,当地官员表示:"(如果)成功,我们将在下一个登山季全面使用无人机从海拔高达6500米的二号营地运输登山垃圾","然而,我们还没有讨论是否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后勤物资运送"。

为何如此?记者与当地夏尔巴人交谈时发现,他们很担心自己的工作被无人机所取代,从而影响生计。考虑到民众的实生活际问题,当地政府也暂时只能先"试水",使用无人机进行垃圾清理。

无人机将提升垃圾清运效率降低清运成本

往年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去年年底,共有约110吨垃圾从珠穆朗玛峰被清运下来。登山人数太多和沿途垃圾遍布,是近年来困扰珠穆朗玛峰的两大难题。今年垃圾清运工作从4月14日开始,由12名尼泊尔军方人员实施。尼军方表示,本次预计从珠峰清运约10吨垃圾。

尼泊尔当地登山协会的相关人士表示,珠峰登顶过程可能会持续两周左右的时间,在极端严酷过程中,多一点负重,比如一个氧气瓶,都可能意味着多一点危险。因此,如无强制要求,绝大多数登山客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携带登山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返回大本营。此外,登山者在登山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等,也会随着冰川融水对下游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了解决这个多年顽疾,当地政府采取了诸多举措:例如,任何前往珠峰的人都必须缴纳4000美元的垃圾押金,必须携带8公斤垃圾和装有排泄物的垃圾袋返回后,押金才会被退还,之后才能获得官方认证的登顶证书。

同时,尼泊尔军方近年来也一直在珠峰及其周围开展垃圾清理活动,然而碍于当地严苛的自然环境,清运垃圾是一项困难且成本昂贵的工作。可以预见,货运无人机一旦加入该项工作,无疑将极大地提升垃圾清运工作的效率并降低成本。

此外,很长时间以来,直升飞机在运送游客赴大本营以及空中救援、修复登顶路线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日常给养运输和垃圾清运中大规模使用直升飞机并不具备可行性。可以预见,未来货运无人机将很好填补这一空白。

作者:宁林

文:驻加德满都记者 宁林 图:喜马拉雅时报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顾文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