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日谈》将空间转译与情感记忆进行并置和串联,通过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课桌内建造了学生时代的“梦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跃千年”从晋祠圣母殿前的8根盘龙柱造型上获得灵感,以铁为骨,以线化形,营造出神龙蜿蜒空中的形态,若隐若现,亦真亦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昼夜节律夜曲》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大量植物的影像,以宇宙主义的视野审看人类生存与自然时律变化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在这一方天地间感受山西古建筑中多元交织的历史与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寸苍穹”中,古建里的藻井换上绚丽的色彩,画框和数字万花筒共同构建起的艺术装置如同繁花绽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非相》将古代文化元素与现代材质相融合,以新的视觉形象探索“空”的奥义和与时间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贡》呈现出独具地域特色风貌的文化“景观”,将传统技艺与当代艺术语言有机结合,古代技法的形式语言由此获得了当代转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辉煌的重构》利用计算机编程的审美塑造了“Z时代”的新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韵重构”以山西古建为主题的东方美学数字沉浸式环幕演示,感受不一样的古建灵动之美。

翘角飞檐,雕梁画栋;五脊六兽,榫卯相扣……古代建筑蕴含着气象万千的文化积淀,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

虚拟奇景,智慧共创;从二维到三维,从单一体验到多重交融……崛起的数字艺术潮流,强调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探索着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

5月初,山西博物院内,一场以“时空变调”为主题的山西古建筑数字艺术展,将传统古建文化与当代数字艺术连接,在创新表达中,开启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沉浸式探索之旅,激活了三晋文脉,重塑了观众和历史的对话。

展厅内,处处都呈现着由山西古建生发的创意。

从一条近5米高的纺织装置巨龙起步,大胆的色彩、灵动的造型,活化了晋祠圣母殿前的雕龙。跃过龘龘雄风,眼前是各式藻井演变出的斑斓苍穹,从净土寺的天宫楼阁到善化寺的二龙戏珠,丰富的色彩是艺术家们对山西古建文化的艺术解读。“光韵重构”区的环幕影院,让佛光寺、应县木塔、永乐宫等国宝级古建在充满张力的影音中与观众邂逅。

展览还通过“再现构筑”“再织文脉”“再造生态”“再通身感”四大板块,将传统与现代、现实与理想结合,让人文与物质、艺术与科技联动。沉浸于实境与幻境交织的展览中,观众不再只是历史的旁观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

当古建遇见数字,见证一场横跨古今的梦幻……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