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约君说

5月12日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

我们用“白衣天使”“提灯女神”称呼护士,

许多患者会在出院后,

为护士们送上一纸“情书”。

无论文字长短,每一封“情书”都会被护士们认真阅读,精心收藏。因为她们深知,纸短情长,在字里行间隐藏的是一颗颗热诚的真心,记录的是一段护患之间性命相托、温柔以待的时光。

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发起“纸短情长你在我心中——写给白衣天使的一封‘情书’”新闻专题策划,通过征集、点赞和媒体专访等形式,挖掘护理工作者和患者心手相牵、共抗病魔的感人故事,展现新时代广东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和护理人员妙手仁心的精神风貌。

来自全省的35家医院护理团队踊跃参与,晒出珍藏的“情书”。广州日报新花城客户端发布的点赞活动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获得38万人次参与,收获点赞172万人次。综合点赞人气和故事代表性,有12封情真意切的“情书”最终脱颖而出。近日,广州日报记者走访广佛深三地,记录下其中12封“情书”背后的真情故事。

妈妈都不知道的“情书”

原来写给她们

“感谢你们这一段时间给我的精心治疗,感谢你们给予了我第二条(次)生命,感谢你们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你们拼尽全力才把我救回来,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就只有这么大了。我以后做什么事都不会大头了……”

这一封“学生检讨式”的感谢信,来自一位两年前误服百草枯险些丧命的12岁男孩仟仟(化名)。夹带着错别字的稚嫩笔迹,字里行间真情流露。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的护士姑娘们在办公室珍藏的一众患者来信中,一下子就抽出了这张纸,读信间忍不住笑了出来。

转眼,14岁的仟仟(化名)已经康复一年多,成为一名初中生,是校园里活力满满的如风少年。记者找到仟仟(化名)的妈妈时,她说:你们不说,我都不知道当时他还写了这么一封信,这确实是这孩子会做的事。他虽然淘气,却善良、懂事,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件惊心动魄的意外已经过去了,但重症病房里和医生护士们朝夕相处,受到无微不至照顾救治的十来天,却永远在男孩心里留下一抹暖色。护士节之际,仟仟特别通过记者,再次对两年前医生和护士姐姐们的帮助表达了谢意: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我。祝你们节日快乐!

罕见病患儿和护士姐姐:

双向奔赴的爱

2023年,14岁的小阳(化名)突发下肢无力,最终因呼吸困难转入ICU进行插管抢救。及时的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是生活不能自理,依靠着冰冷的仪器维持着生命。经网上会诊,小阳历时12个多小时从海南转运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治疗,也开启了一场和护士陈智芳的“爱的双向奔赴”。

小阳被确诊为一种罕见病——脂质沉积性肌病,护理存在很大难题。“毕竟是个孩子,刚开始每次和她说应该怎么做康复锻炼,小家伙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却躺在床上不怎么活动。”陈智芳利用下班的时间陪小阳做康复,还约定:小阳每天坚持锻炼,陈智芳也每天坚持跳绳半小时相伴。

“从最初卧位到坐位,再到站立,以及到最后独立的行走,我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陈智芳说,出院时小阳特地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她遇到的很多人,也亲手画了一封护士站的简笔画,因为那是护士姐姐们忙碌的地方。同样不舍的陈智芳也将和小阳之间的故事写成了一封5247字的回信,发给小阳作纪念。小阳说,她喜欢广州,喜欢这里的人,希望以后能来广州读书,能报考医学专业。

“情书”里还写下这些温情

↓ 点击标题查看报道详情 ↓

收信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医护团队

收信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心脏中心护士团队

收信人: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护士长谭萍

收信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普通外科护理团队

收信人: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部肾内科二区林惠婷

收信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科护士吴素云

收信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二科护士长张婷婷

收信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护士王静

收信人:佛山市中医院骨七科(创伤骨科)医护团队

收信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产科护理团队

策划/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黎蘅、任珊珊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洁莹、张青梅、任珊珊、翁淑贤、何雪华、伍仞、梁超仪、王婧、吴婉虹、徐依励

通讯员:马彦、宋莉萍、伍晓丹、张靓雯、潘丽雯、陈琳、江赟、刘元铃、陈鋆、刘文琴、周晋安、吴璨、李艾琳、李晓姗、李雯、韩文青、朱一艺、白恬、肖颖、魏彤、魏星、吴丽婷、胡颖仪、张灿城、景世来、刘琪莎、廖温勃、彭福祥、梁嘉韵、冼柏虎、朱健、张蓝溪、张璟、谢伽蔚

海报制作/张妍

编辑/徐依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