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发布了4月的金融数据,数据全面塌方。

M1增速更是进入了负值区间,这事还只在疫情的时候发生过一次。

于是我看到很多自媒体都在喊:通缩来了,A股要暴跌。

数据发布后,我社群里的小伙伴也被吓到了,赶紧问怎么回事。

我回答的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在社群我专门写了一个帖子给小伙伴解读这个数据。原文如下:

4月份的金融数据出来了。

从表面数字来看,是全线塌方,而且塌得很彻底。把不少人的脸都吓绿了。

1.M1同比-1.4%;

2.M2同比7.2%;

3.社融存量同比8.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社融数据跟我们平时跟踪的利率数据是冲突的。

按照利率给出的指引,不但不应该差,反而应该更好才对。

问题起因在“博弈”两个字上。

博弈的三方分别是:央妈、财政和债市交易者。

但博弈的背后还隐藏着风险偏好回升的利好。

接下来,我帮大家抽丝剥茧。

一、央妈的立场

一、央妈的立场

央妈其实已经提前发力,一方面是超预期降准,释放了充足的基础货币。

另一方面大幅降低了LPR利率,还通过其他各种工具来降低利率,比如给科技行业的再贷款利率就只有1.75%,借钱跟不要钱似的。

不仅如此,4月份,资金利率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说明钱是不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央妈已经把钱准备好了,就等着财政发债来取了。

可财政今年1-4月的发债明显偏慢,主要是地方政府。

央妈希望财政能够尽快发债,保持发债的均衡性,可不要等到某个时间集中行动,这样就容易导致大水漫灌。

换句话说,央妈不希望因为内部协调不到位,相互拆台,最终自己落的一个大水漫灌的罪名。

二、财政的立场

二、财政的立场

站在财政的角度,它肯定希望发债的利率更低一些。

然而今年以来10年国债利率不断走低,并在4月23日达到最低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债利率不断走低的情况,地方财政就有强烈的观望情绪。

他希望利率能多跌一点再发债。

但老是这样观望,央妈就急了。

于是就得采取的措施,掌握主动权。

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把国债利率给搞上去。

地方财政看到利率要反弹了,就会赶紧发债。

因此央妈在月初就采取行动。

首先就是各种喊话,让注意长债风险!!!

三、债市交易者的立场

交易者赚的是价差。

他们买入债券后,希望利率继续下降。

买入的人越多,下降得越快。

由于他们笃定央妈会宽松货币,所以肆无忌惮的做多国债。

从而使得国债利率下跌的速度非常快,严重脱离经济基本面。

一旦跌出趋势,财政就会观望。

央妈为了打破观望情绪,就要对债券交易者动手了。

于是就收紧了货币,让国债利率在4月23日大幅反弹。

不少交易者被玩死了,也吓出一身冷汗。

然后就收敛做多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5月后,财政发债的速度明显加快。

央妈总算松了一口气,他的目的达到了。

四、敲打交易者的工具

四、敲打交易者的工具

看完三者的立场和博弈,我们需要知道这次央妈敲打交易者用的是什么工具在收缩货币。

这次的工具叫做:禁止“手工补息”

2024/4/8,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

啥叫手工补息?

在经济不好的时候,银行的放贷任务很难完成。

为了应付考核,他们会耍各种手段。

比如,找一家优质的企业A,让他们可怜可怜自己,配合自己放贷。

A跟银行的关系不错,就答应了。

于是A就找银行借了1个亿的贷款。

但借钱是要给利息的,A不可能傻到倒贴钱去帮银行。

银行就说:没关系的,你找我贷款1亿,利率是1.75%,然后再把这笔钱存回来,我给你1.8%的存款利率。

按道理银行不能倒贴钱去拉贷款。

但为了应付考核,没办法。

这个操作手法就叫做手工补息。

通过这个操作,银行就制造了M2。

如果企业存回来的钱是活期存款,还同时创造了M1。

但大家一看就知道,这种M1和M2没有实质意义,属于资金空转。

4月份,央妈把这个给禁止了,于是,债券利率就被突然猛拉了一下。

同样的,大家也就明白了,把这部分水分挤掉后,才是还原了真实的M1和M2。

之前的M1和M2是虚高的。

于是4月的金融数据垮的出奇的猛烈。

但央妈选择在这个时候用这个手段是有其他原因的。

五、货币流通速度真的在回升

五、货币流通速度真的在回升

当经济真的很差的时候,央妈对手工补息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央妈也不希望真实数据把大家吓坏了。

但如果经济开始好转了,央妈就希望看到更真实的数据。

于是就要挤水分。

其实这和敲打债市交易者是一个目的。

债市交易者玩命做多长债,使得长债对经济的指示意义失真了。

把债市交易者按死,长债利率就能真实的反应经济现状了。

央妈才好根据数据来调整节奏。

那么现在大家应该能想到了。

央妈现在挤水分了,那么货币流通速度真的在回升了!

MV=PQ

从4月的物价数据可以看到P(价格)在回升。

那么左边的MV也要增加。

4月,M减少了,V就必然增加了。(意味着风险偏好回升)

总结一下,不是今年4月的数据多差,而是以往的数据虚高

而央妈之所以现在要挤水分,是因为有些东西在变好了。

否则,你不可能看到CPI回升,10年国债利率补涨,1年存单利率回落,沪深300上涨,资金利率下降,PMI处于扩张区,汇率企稳......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来我的同名公号:睿知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