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子友(心系远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峨眉山一一名山之旅(46)

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一一《峨眉郡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7日晚,宿乐山脚下一农家乐,听老板所言,早上可在此直接上车至峨眉山。在车上,又听信司机师傅所言,住进他们的宾馆。两次“听信”都还可以,只是办妥之后已到10点多了。

11点,自山下旅游车站乘车,由“天下名山”大门入山,便一直在大山深处盘旋上行,两面层峦叠嶂,植被丰厚,清翠欲滴。山间河流潺潺,时有高低大小不等的瀑布飞流直下。使人不断加深对“峨眉天下秀”之“秀”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行一小时后,在一路边停了一次。又行一小时,到达雷洞坪。已是上山的起点,时至下午1点,天上下起了小雨。但路上行人却不少,伞与伞之间经常相碰。上行几百米后,到达上山的索道站,人流一分为二,大部分奔向索道站,少部分继续沿台阶路上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通索道,就说明山势陡峭。一路沿台阶上攀,上百级、几百级的台阶路,一条接一条。就在我停下来喘息的间隙,路边一种树上的花吸引了我。它颇像人们盆栽的绣球花,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颗粒状,周围则是一圈白色的小花,这应该就是有活化石之称的珙桐花了。此后,一路上行,这种花在路边还时有所见。真想不刻,以前只有在书报和电视上才能见的这种奇花,在这里竟是如此随便地就可见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又陡又高的台阶路上,连续爬了约2个多小时,才到达太子坪。此后,路便渐渐地平缓了下来,两边杉树高耸,雨也渐渐地小了。迎面走来了一群下山的人,其中一位漂亮的小女孩脱下自己身上的简易雨衣,对我说“爷爷,上面的雨大,这个雨衣你穿着上山吧”。说着便将手中的简易雨衣交给了我。路遇这么懂事的孩子,我感到很高兴。

又往前走,在一段较平缓的路上,发现一中年男子,放下背包和手提袋,在路边拍照。便顺便让他帮我拍了一张,由此搭起话来,得知他是广西百色市一中学教师,姓毕(网名老闭),利用暑假来此旅游,昨晚8时从山门而入,连夜打手电筒上山,中间遇大雨,在一路边店住下,今早继续上行,在这里碰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毕老师边走边聊,不一会便到达了金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尊身高几十米镀满金身的四面佛像,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互相拍了照,之后又从不同角度拍了“金顶”那座著名的标志性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峨眉山金顶

又称华藏寺,位于峨眉山主峰顶,海拔3077米,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也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方,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金殿、铜殿等古建筑,以及壮丽的自然景观,包括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奇观。

金顶寺始建于唐代,现在是清代重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峨眉山四面十方佛

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第一个十方普贤像的艺术造型。佛像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菩萨的十种广大行愿;而外部的装饰则采用了花岗石浮雕。整个金像通高达到了48米(代表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总重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6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经问询一位清洁工师傅,在一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金顶上的标志性石雕——一珙桐花下的石头上刻:“金顶3079”,“珙桐花,植物活化石,被列入全国重点植物保护之首,峨眉山最茂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块类似人造石的“瑞吉山石”,来自瑞士瑞吉山,是两国两山相互交流的标志,说明峨眉山已走向了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山上,我还碰到了同车上山的一位一只眼有残疾的中年及一家5口,他非常亲切地称我为大哥,并说“你是花3个小时爬上来的,我们是花3分钟坐揽车上来的,应向你学习”。

可惜我不禁夸,下山时也坐了缆车。

到山底时,已近6点,历时5小时。

手机记录,共行走10.59公里。

2016.7.17游览

2024.5.10整理于法国普罗旺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日照人,1970年入伍,1984年军转工,中铁十四局退休。

编辑:李勋修/尤宝清/张星华《青烟威文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