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13时50分,金海螺品牌创始人、“中国潮流发电第一人”“中国螺杆之父”、中国塑机行业奠基者何世钧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浙江舟山逝世,享年8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世钧

何世钧曾说过:“我喜欢做有探索性的事。”的确,他用一生走出了一条“创新创业革新路”。

开创中国螺杆专业制造先河

带领金塘百姓走上共富路

上世纪80年代,何世钧在金塘沥港农机厂任技术副厂长时,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塑料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发展趋势。面对工厂长期处于代加工、业务不足、发展空间受限的局面,何世钧深刻认识到,企业必须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拳头产品,方能在市场上立足。他瞄准塑料产业对生产设备的迫切需求,提出转变生产方向,开发塑料机械产品的战略构想。

1985年,何世钧在烟台参加研讨会的过程中,途经青岛,他偶遇了一群来自上海的工程师在青岛参加国际塑料机械展销会,他们准备购买国外的天价螺杆。其中一套生产化纤的Vc403螺杆要卖到3万美金,电缆机配套的BM型直径45毫米螺杆卖到1万元美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M45单螺杆

“一根螺杆竟然卖到如此天价,即使用银子做材料,也不用这么贵!”当时了解到我国塑料行业在关键零部件——螺杆技术上的困境以及国外高昂的价格垄断后,何世钧一边感慨,一边下定了创业的决心。

回来后,何世钧在妻子的支持下向亲朋好友借了8000元作为启动资金,待上海电缆厂提供的图纸一到,便即刻动手试制起来。他认为这样细长的特殊轴类零件,不能采用简单的车削加工工艺,而需要单独开发一套专用工装夹具并采用特殊的加工工艺方法才能实现螺杆的高效和高精度加工。

仅仅用了半个月,何世钧就成功研发出专用螺杆铣,也是现在众多的“数控螺杆铣”的前身原型机。制造出高质量的挤出机螺杆后,何世钧扛着螺杆去到上海,履行自己之前定下的口头承诺。

经现场测试,何世钧制造的螺杆在各项性能指标上与进口螺杆质量相差无几,10根螺杆全部被上海熊猫电缆厂买下,并按3000元一根成交!他用十根螺杆挣来的第一桶金,增添设备和人员,为打响品牌,他还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金海螺”商标。从此,打破了技术壁垒,推动中国螺杆制造业的崛起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第一个螺杆铣

从此,何世钧开创了中国螺杆专业制造的先河。由他成立的舟山东海制塑螺杆厂,成为我国第一家专业生产螺杆料筒厂家,也标志着舟山金塘生产螺杆时代的开启,自此引领并带动了舟山乃至全国螺杆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2006年舟山首次被“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螺杆之都”,2019年12月再次授予“中国螺杆之都”。目前全国75%以上螺杆产品来自舟山金塘,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规模,2023年,金塘螺杆产业实现产值79亿元。

开创中国螺杆专业制造先河,带领金塘当地百姓一同走出共富路。何世钧说:“不是金塘人所说的‘何世钧创造了螺杆’,而是何世钧创造了一套独特的专用‘螺杆铣床’和一整套有别于西方国家制造螺杆的新的工艺办法,使螺杆制造成本大幅下降,从而占领了海内外螺杆市场。”

何老也是“中国潮流发电第一人”

在投身商海之前,何世钧科研实践经历丰富。在舟山中学求学期间,他超越常规的高中课程学习,自发研读了24门大学课程。他不仅理论知识扎实,更是将所学付诸实践,设计并亲手制造了一台7000瓦功率的风力发电机,成功在定海镇鳌山顶实现安装、调试和发电运行,撰写的有关“涡扇式喷气发机”的学术论文得到北航教授的重视和好评。尽管由于一些原因未能踏入航空专业深造,他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却未曾熄灭。

1978年3月17日,何世钧与其团队在舟山群岛西堠门航道潮流湍急之处,用租来的小渡轮首次成功将自主研发的水轮机下放入海,并成功将其转化为电力,让数十盏电灯在夜幕下熠熠生辉。这不仅是他个人20载梦想的实现,更是我国潮流能发电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历史性突破。他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个用潮流发电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排右二为何世钧

由何世钧及团队承担研发的舟山西堠门潮流发电试验并获得成功后,得到了当时国家科委组织的专家组认可。其中有位专家建议把何世钧破格录用,带课题调入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但因为何世钧已办起了螺杆制造企业而未能成行。该专家还深感惋惜:“中国少了一个科学家,多了一个企业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舟山地区潮流发电项目

如今,在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的鼎力支持以及专项资金的投入下,潮流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得以迅速推进,这背后离不开先行者的示范作用与深远影响。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何世钧老先生的人格魅力、专业素养、开拓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缅怀!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