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常言道,军队有四大头功,分别是先登、陷阵、斩将、夺旗。这其中属“先登”功劳最大,张居正的祖上就是凭借先登之功被封为千户。

既然先登之功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解放战争时期拿下南京的功臣却籍籍无名呢?要知道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攻破南京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军事意义。

为什么解放南京拿头功的军长吴化文连个少将军衔都没有混到?毛主席为什么支持吴化文转业去地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南京

1949年2月,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35军(起义部队,原国民党第五路军九十六军)与原鲁中南纵队(铁道游击队就在这支队伍)合并。新部队是以35军为主,所以部队仍称解放军第35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部队下辖三个师:103、104、105师)。

坦白讲,这支部队良莠不齐,在华野中属于不入流的部队,如果不是补充了原鲁中南纵队,那么部队战斗力更是堪忧,毕竟这支部队前身就是国民党的杂牌军,更前身还是伪军第三方面军。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支部队在渡江战役时拿了头功,解放了南京城。

如果没有投靠日伪的经历,就靠解放南京之功勋,吴化文高低也得混个将衔,但是有这个政治污点,再考虑到吴化文本人的意见,只能安排他到地方工作。能当实权部门的厅长,可见毛主席还是比较重视吴化文转业的。不授人以柄,也不卸磨杀驴,这个安排很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