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都需要经历哪些考验?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一个可能被绝大多数人公认的事实就是,背后需要一个伯乐的帮助。

一般来说,有伯乐的情况下,一个人才有可能出人头地,否则即使你再优秀,也可能被时代所埋没。

01

廖锡龙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曾经为国家做出过许多业绩,尤其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建立了无数功勋,但是在他登上历史舞台之间,却曾经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

被穷困潦倒所打击,而最终他能够出人头地,多亏了一个贵人的出手,他跟这个“伯乐”之间,也有着深邃的渊源。

那么这一切的来龙去脉,究竟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锡龙当兵的时候,才刚19岁,那年刚好是1959年。

国家的总体建设欣欣向荣,而按照部队的规划,廖锡龙很快通过了基本测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在经过了三年的义务兵阶段后,普通的战士可以选择继续在部队留任,或者退役,廖锡龙自然是想继续留在部队的,但他身上有个问题,那就是文化水平不是很高。

这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廖锡龙的进步,好在部队的领导很赏识他,所以在各方面的帮助之下,廖锡龙最终在部队中留了下来。

又经过了一年,也就是说此时的廖锡龙,当兵已经四年了,但是他还是没有能够获得被提拔的机会。

“屋漏偏逢连夜雨”,命运是无常的,就在廖锡龙畅想未来发展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给了他致命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次运送弹药的过程中,这批弹药突然发生了爆炸,而且爆炸的威力很大,直接把廖锡龙右手伤到了。

要知道对于一名军人来说,伤残是一个不可以接受的重要缺陷,由此廖锡龙可能会面临被迫退役的现实。

在那段时间里,廖锡龙整个人都心绪不宁,陷入了极大的担忧中,他总觉得自己的军人生涯可能就此结束,甚至于未来几乎没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而这或许也是革命年代的革命军人本身所具有的素质,他们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实质上就是为了国家而服务,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奋勇向前,他们所坚持的一切,就是有这样的意义和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