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厦门半岛的西南一隅,与著名的厦门大学隔海相望着同样著名的风景区——鼓浪屿。这座袖珍小岛面积仅1.88平方公里,却号称“外国建筑博物馆”,星罗棋布着1100多栋风格各异的近现代建筑,还遍布着各种文艺范的咖啡馆、民宿客栈、美食特产店等。由于风景秀丽,当初蒋介石也选择在此度过了其在大陆的最后1晚,现在更是游人如梭,就连每年赶来拍摄婚纱照的新人都多达10万对。

鼓浪屿曾是海盗出没的巢穴

由于游人众多,各类建筑遍布,因此鼓浪屿及其周边可谓寸土寸金,也就很少设立公园、雕像、地标建筑等。不过,在小岛东南端的覆鼎岩上,却矗立着一尊1400多吨重的郑成功巨型石雕,高15.7米,宽9.2米,按剑挺立,十分威武。那么,郑成功与鼓浪屿究竟有何渊源,为何其雕像会矗立于此呢?

原来由于明清时期为了防备海盗侵袭,一直实施海禁政策,并将沿海岛民大量内迁。结果,鼓浪屿与沿海许多荒岛一样,反而成了海盗出没的巢穴。一直到明朝末年,由于发现鼓浪屿上的花岗岩是制碑、建筑的优质材料,这里才出现了一些采石场,并建立了便于装货卸货的小码头。

郑成功父亲曾在鼓浪屿大败西方海军

公元1622年,荷兰殖民者入侵我国福建沿海,并占领了鼓浪屿。2年后,福建巡抚南居益发兵讨伐,将其驱逐。当时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还仅仅是一名翻译,但其目睹了大战的全过程,也记住了这座毗邻福建的小岛。此后十几年里,郑芝龙所领导的海商集团迅速崛起,当1633年荷兰殖民者卷土重来,企图在鼓浪屿建立贸易据点时,郑芝龙帅军将其击败,这就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海上大败西方海军的料罗湾海战。

郑成功抗清曾在鼓浪屿屯兵

此后,郑芝龙彻底扫清了海上航道,以厦门为总部,垄断了对日本、台湾岛和东南亚各地的贸易。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覆灭,郑芝龙在清兵威逼下选择投降,但其子郑成功却选择退守金门,并烧掉儒冠儒服,发誓终生抗清。在最初的艰难时刻,郑成功经常带领几条船、数百士兵在金门、鼓浪屿之间游弋。至今鼓浪屿日光岩上仍有一处“龙头山寨遗址”,便是当年郑成功屯兵扎寨之所。

公元1650年,郑成功占据厦门,演兵经武,势力进一步壮大,至今厦门大学内还留存着他昔日练兵的演武场、演武亭。鼓浪屿如今归属的厦门思明区,实际上就取自“郑成功时刻思念明朝”之意。正是郑氏家族尤其是郑成功与厦门、鼓浪屿的渊源,1985年,当地政府在岛上设立郑成功雕像,当地百姓传说这雕像能镇台风,此后台风见了厦门要绕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