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陀,一个盘活多方资源、凝聚内外力量、直击要点痛点、深入基层铺开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正悄然成型。

5月11日上午,在第16个“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主题,一场涉及应急疏散、应急救护、应急逃生和实战指挥、实兵投送、实际应对的实战演练在中海环宇城拉开帷幕。作为普陀区防灾减灾宣传周的开篇,这场“沙场砺精兵”式的大规模演练,将为全面提升普陀区防灾减灾救灾能级增添又一个崭新“注脚”。

“稳”中见效,演练“锻利剑”

随着尖锐的警报声划破宁静,一场紧张而有序的防震减灾灭火疏散演练在中海环宇城拉开帷幕。两百多位环宇城员工在演练指挥官的引导下,迅速从工作岗位上撤离,沿着指定的疏散路线,快速而有序地转移到安全区域。紧接着,一辆辆消防车呼啸而至,消防员们身着厚重的防护装备,迅速开展应急救援……

“在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演练指挥官强调,“我们的每一次演练,都是为了在真实的灾难来临时,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做出反应,挽救更多生命。”

据了解,作为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的“重头戏”,普陀区自然灾害防治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区灾防委办公室”)结合近期高频多发的灾害事故,打造多个代表性演练场景并融入其中。

活动现场,包括商城员工、写字楼白领、周边居民等在内的参与人员依次进行突发地震、火灾紧急疏散,电动自行车起火、自动扶梯“吃人”应急处置等模拟演练,高度配合各环节步骤,有效增强了相应的防险避险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企业白领不禁感叹收获颇多:“原来发生火灾时不慎身上着火,第一时间不应该寻找水源,而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万万不能慌乱奔跑。”

“救”在身边,实战“强本领”

与防险避险同样重要的,是应急救护。在本次演练活动中,消防支队云梯救困,微型消防站、应急避难场所就近启用,伤员止血包扎、紧急心肺复苏、缓降器救人、烟雾室救人等救护场景灵活穿插其中,为参与人员上了争分夺秒应急救护的“生动一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实现“救”在身边,需要人力物力的双重加持。据区灾防委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普陀区已布设6个微型消防站,分别散落于人流密集型场所、建筑结构复杂场所、工地等区域,因其装备齐全、就近便捷并拥有专人接管,往往能够第一时间提供相关救援帮助;各住宅区、商业区等重要领域均辟有应急避难场所,以临时搭建避难帐篷、分发应急物资、安置疏散人员。

一些救灾“神器”也为构筑普陀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增添了强劲力量,如经升级迭代的无人机,具备了相较于喷水灭火而言更为轻盈的携水枪灭火功能,可以有效延伸垂直救援高度,成为应急救灾的得力助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盟聚力,筑牢“安全网”

除了开展实战演练和救援培训以外,区灾防委办公室还聘请了上海市地震局的退休干部担任社区防震减灾顾问。这些顾问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将在接下来的防灾减灾救灾宣传周期间,结合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要求,深入普陀区各个角落,为辖区内拥有相应诉求的点位提供专业的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工作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社会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愈发重视,相应的科普和培训诉求也显著增多,而这也成了我们通过党建联建扩大‘朋友圈’、组建‘智囊团’的要义所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区灾防委办公室与上海市地震局达成联建合作不到两天,就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辖区内的金鼎学校1600位师生顺利对接了一堂地震避险的科普讲座。“这在解决相关单位诉求痛点的同时,能够有效深化辖区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在思想上始终紧绷安全一根弦。”

启动仪式上,普陀区应急管理局还与中铁建工四公司和西区铁塔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新型抢险救灾力量。中铁建工四公司在普陀区内的在建施工项目具备百名员工及大型叉车、铲车等人力物力资源,可在灾情发生时作为紧急动员的救护力量,即刻接受调度投入到抢险救灾中;作为一家具备信号站建设、信号网搭建功能的企业,西区铁塔公司则可提供突发灾情断电断网时重建通信网络的服务,以确保抢险救灾指挥系统在关键时刻畅通无阻。

为构筑行之有效的防灾避险“安全网”,普陀区始终将基层作为巩固应急管理力量的发力点,着力构建大应急大安全工作格局。区应急管理局将在防灾减灾救灾宣传周期间,在全辖区铺开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宣传氛围,并将相关工作进一步融入至日常体制机制中,稳步提升风险防范化解和应急处置能力,努力为护航地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资料:普陀区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科、法制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