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74集团军某旅紧贴实战需求探索轻武器射击组训新模式——(引题)

(主题)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浩琦 通讯员 朱星辰

前不久,第74集团军某旅综合训练场上枪声阵阵。当天,该旅组织官兵开展自动步枪实弹射击训练,参训的轻武器射击教练员徐斌旭首个上场。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他上场后未像以往那样使用右手持枪,而是采用左手持枪、枪托抵住左肩的方式展开射击。

“以往训练中,官兵大多时候都是使用习惯的手射击。此次训练,组训骨干要求参训人员换非惯用手射击,不但大家不习惯这种据枪姿势,而且射击瞄准的难度也增大了。对我和战友来说,这确实是不小的挑战。”徐斌旭说,旅队鼓励官兵强化非惯用手训练,让一向在轻武器射击课目训练中感到驾轻就熟的教练员也倍感压力。

对射手来说,轻武器实弹射击是一个基础性课目。记者了解到,平时训练中,无论是组织精度射击,还是开展隐显目标命中射击,该旅大多数官兵都能凭借过硬技能取得优异成绩。

然而,去年的一场红蓝对抗演练中,该旅官兵有了新认识。那次演练中,红方官兵发挥突击车机动性好、火力强等优势,一路势如破竹、表现亮眼。孰料,他们向“敌”指挥所发起进攻时,突击队员位身体右侧掩体后仍习惯性使用右手射击。结果,因暴露大部分身位受到对手攻击。

“到了真实战场上,我们遂行任务时难免会遇到障碍物遮挡、常用手臂受伤等情况,所处环境不一定总允许采用习惯的射击姿势,怎么办?”复盘总结时,该旅干部李靳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官兵思考。大家讨论认为,战场环境复杂多变,作为一名射手,要变“不习惯”为“习惯”。只有熟练运用手中武器、练就过硬本领技能,遇到突发情况随时能顶得上、打得赢,才能有效发挥武器效能、实现作战意图。为此,他们在射击训练中尝试开展左右手互换射击。

第一次非惯用手射击训练结束后,班长孔斌便召集战友一起对照成绩登记表展开复盘。实际效果到底如何?他心里也没底。

“左手扣扳机的力度掌握不准,容易出现脱靶”“控枪没有平时稳,射击效率降低”……结合切身体会复盘训练过程,官兵在梳理不足的同时,针对下一步训练提出改进建议。“在轻武器射击这个基础课目中,我们换非惯用手开展训练,就找出了这么多不足。可以想象,其他进阶课目训练中也存在一些短板。”孔斌说,这样的训练尝试,让他和战友有一种强烈的“本领恐慌”。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该旅梳理总结出左右手互换射击、左右眼互换快速搜索射击、左右肩互换辅助射击等射击方法,并按照大纲要求、结合阶段任务展开针对性训练。在此基础上,他们将这些射击课目纳入基础训练考核范畴,结合实兵对抗检验训练成效,进一步锤炼提升官兵实战能力。

“7号靶,命中10发!”听到对讲机里传来的报靶声,现场组织训练的干部吴忠翰感到欣慰。据他介绍,官兵经过反复尝试逐渐掌握了射击要领,旅队轻武器射击课目训练成绩得到稳步提升。与此同时,他们在训练中积极发挥军事民主优良传统,鼓励官兵围绕训练各环节积极建言献策,总结出“一移二切三伸四收”左右手快速切换法,有效提升了单兵作战能力。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