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杭州市政府发布了备受关注的房产新政,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政策。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关注。对于这一重大举措,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为何全面开放?

一.为何全面开放?

杭州楼市限购政策近8年来一直在执行,但最近全面放开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解释:

  1. 中央政策调整:中央政策强调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因此,全面放开限购可能是根据这些政策调整的需要而做出的决定。
  2. 时机适合:根据近期楼市成交情况,杭州新建商品房成交量下降明显,4月杭州新建商品房成交4816套,较上月减少1862套,环比下降27.9%,同比下降60.2%。以近一年新房成交走势为基准,月均成交套数为7086套,而4月份的成交量比近12个月平均成交量低32%。而部分消费需求流向了二手房市场。月杭州二手房网签量达到8557套,环比增长236%,中介带看量环比增长224%,创下近四年来的最高单月带看量纪录。4月杭州二手房网签8402套,与3月基本持平。此时,对限购政策进行放开可能是为了刺激市场,促进成交量的增加,带动楼市活跃度。
  3. 市场预期:坊间关于“全面放开限购”的消息传播,可能导致有购房意愿的人开始表现出更强烈的观望意愿。政策的全面放开可以满足市场的预期,促使观望者做出新的选择,刺激市场活跃度。
  4. 政策目标与供需关系:据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金细簪所言,全面放开限购是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和消化存量的需要来做出的政策回应。政策的目标仍然是疏通终端、提高流通率,以促进市场发展。

综合来看,全面放开限购政策可能是基于中央政策调整、时机适合、市场预期和政策目标等多方面因素考虑而做出的决定。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二.有何影响?

二.有何影响?

“杭州在此次政策跟进中展示了创新,为今年的政策制定带来了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变革。”根据以往的逻辑,购买二手房后再认购新房需要按照二套房的标准来执行,这可能会影响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然而,在新政策下,即使房东不选择以旧换新的方式,只要在普通中介门店挂牌出售,购买新房的成本会大大降低,可以享受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

新政策还明确了购房即可落户的导向,优化了积分落户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购房即可获得落户资格。严跃进提出:“建议其他城市也采取这一政策,将住房市场振兴与提供落户政策有机结合。”此外,新政策明确了摇号退出和推动高品质住宅供应的方向:

  1. 取消了公证摇号的销售要求,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这类过于严格的政策退出。
  2. 明确推动高品质住宅供应。各地最近的政策都开始提及这一点,成为一个高频词。高品质住宅至少包括配套完善、低密度、绿色低碳、科技建筑等四个方面。这也意味着未来将会陆续出台供地、交易等支持高品质住宅的相关政策文件。

对于未来政策和市场趋势的预测,严跃进认为,杭州在全面取消放松限购方面做出了标杆性举措。“各地对某些政策提出了批评,认为不应该‘挤牙膏’。”杭州的政策有助于其他城市全面放松政策,向着这个方向迈进。

三.其他城市会放开限购吗?

三.其他城市会放开限购吗?

目前,全国范围内坚持住房限购政策的城市已经不多。除了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外,仅有天津和西安仍在实行限购政策。然而,即使是坚持限购政策的天津和西安,也已经逐步放开了一些限购措施,显示出楼市调控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各地政府对于楼市的松绑措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比如,北京针对本地居民推出了允许在五环外购买一套房的政策,既满足了部分家庭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又避免了对市场的过度冲击。深圳在非核心区对非深户购房的限购标准进行了适度放松,旨在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流入。上海推出了住房以旧换新的活动,鼓励居民更新换代,促进楼市的更新。广东肇庆实行了按住房套内面积计价销售的新模式,为购房者提供了更为透明和公平的购房环境。

尽管多个城市取消限购政策可能会带来短期市场需求增加,但我们不能忽视长期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背后的深层目的。过去,我们为了引导资金流向新兴产业领域做出了大量努力。若房地产市场再次繁荣,重新吸引资金回流,这些努力可能会付诸东流。然而,这并不表示房地产市场已经没有下行空间。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房地产市场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稳定房地产市场,避免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只有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其他行业和产业才有可能迎来发展的机遇。

结尾

结尾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更全面和细致的调控措施,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也需要引导资金流向其他领域,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对于这一观点,您是否认同呢?对这项新政策有何看法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同时,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杭州房产市场的资讯,不妨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或者私信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