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3日报道 据中评社5月11日报道,国台办新闻局、北京市台办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5月10日共同举办两岸媒体记者“感受科技创新 助力融合发展”联合采访活动,邀请两岸媒体记者近20人参加,走进两岸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经开区科技企业等参观和采访,实地感受两岸科技创新成果和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

活动结合两岸媒体记者关注的热点和北京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等重点话题,组织记者探访全国首家两岸科技创新中心,参观“科技创新 融合发展”主题展览。展览以“桥”为链,分别通过“科技桥”“创新桥”“合作桥”“产业桥”四个篇章,深入阐述了两岸产业合作优势、基础条件、支持政策,共吸引京台30余家科技企业参展,产业领域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大健康、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机器人和装备制造四大板块,集中展示了两岸科技产业发展动态和企业创新成果。

经开区营商合作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依托两岸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发挥两岸科技、人才和产业资源优势,加强政策宣贯,支持台商台企落区发展。”

“非常荣幸能够深入这么多高科技企业参观学习,既让我们亲身感受了经开区科技发展成果与浓厚的创新底蕴,也帮助我们通过两岸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了解和对接两岸先进的产业资源和政策资源,为台资企业扎根北京、向上向优发展拓展了更多的可能。”两岸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台企代表表示。

2023年9月,在第26届京台科技论坛开幕式上,全国首家“两岸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落地在北京经开区。两岸科技创新中心由北京市相关部门和两岸有关协会、企业共同发起建立,旨在打造面向两岸科技企业的创新融合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今年4月,中心正式启动运营,为深化两岸科技经贸交流合作搭建了新平台。

另据台湾东森新闻网5月11日报道,大陆首个两岸科技创新中心在北京正式运营。台企代表、北京瑞爱鑫生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勋10日受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北京是因为企业形象更具优势,且医疗认证全大陆都认可,希望通过“台湾科技+大陆市场”将产品推广到全世界。

两岸科技创新中心坐落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4月正式启动运营,进驻的两岸企业包括纬创、英业达、新汉智能等。台湾电电公会大陆副首席代表、英业达北京公司总经理邱全成表示,两岸科技创新中心主要负责协助台资企业,在大陆内需市场顺利开拓业务,帮助新创公司生根发展。

对比“科技之城”深圳,北京亦庄(经开区)具有何种优势?邱全成指出,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属于大陆“领头羊”,台企可在此成立研发中心,完成两岸经济圈“建构”;他们鼓励包括电电公会会员在内的台企在亦庄成立研发中心,当地也提供很好的平台助力科技创新。

陈建勋则指出,两岸对大健康需求都很高,他们公司当时要来大陆设立全资子公司时,考虑了厦门、深圳等地,经过3个月评估,选择北京亦庄。

陈建勋进一步阐述道,首先医疗器械进军大陆内需市场,需要得到相关认证,而在首都北京获得的认证,全大陆省市都认同;其次企业形象更占有优势;最后北京名校林立,可以说是“绝对不缺人才的地方”。

据悉,两岸科技创新中心现设有科研协同、成果展示、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人才交往、企业服务六大功能平台,突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科技服务为核心,推动京台科技合作和两岸优势产业对接,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1日拍摄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街景。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