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中国绿发会绥化湿地保护地志愿者与兰西县渔政执法大队联合巡护了呼兰河大桥附近的河流,监督检查了河流附近存在的非法捕捞问题。巡护持续6个小时,行程100公里左右,共清理非法网具15件,现场放生渔获物数十斤,悬挂多条横幅等宣传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便于搜寻淹没在河水中的非法网具,志愿者们带了锚钩等工具。搜寻时,他们先用力将一锚钩扔到河水中间,然后缓缓拉回。果不其然,不一会儿,一条近30米长的地笼网被拉了出来。就这样,他们沿着河流走走停停检查清理河水里隐藏的网具,一些地笼中已经捕获了泥鳅等生物,志愿者们便将其倒回河水中,然后就地对地笼网进行了销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介绍,本次活动共清理的地笼网总长度约450米长,这些地笼网多捕获的是一些体型较小的鱼类,严重影响鱼类种群的繁衍,对河流中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加强当地的渔业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兰西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在沿河周边的醒目位置悬挂了“禁捕退捕护生态,强化执法保成效”、“严厉打击冬季非法捕捞违法行为”等横幅,以警醒公众保护生态环境,切莫非法捕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志愿者介绍,他们这次巡护的位置邻近东林寺。很多人为了“善念”,选择在这儿放生鱼类。但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懂得何为放生、如何科学放生,常见的做法是从市场上买一些鱼类或者其他生物直接放到水里,不会考虑后果。这就会导致放生的生物要么死亡污染水体,要么被人再次捕捞。“这些被放生的鱼类都会进到地笼里……这是在残害生灵,不是在放生。……,真正的放生是将被非法捕获的鱼类解救之后放生到水里……”其中两名志愿者讨论道。

也正是因为无序放生问题,这里吸引了众多非法捕捞的人。为保护好这一带的生态环境,兰西县渔政执法大队潘队长说到,日后将加强非法捕捞管理力度,与志愿者们增强沟通和合作,保障辖区内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志愿者们也表示,他们愿意竭力协助渔政执法大队,开展巡护工作,加强对非法捕捞的监督管理,引导公众正确放生,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呼吁公众,保护青山绿水,人人有责,不能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破坏整个生态环境的健康循环。

图/绿会绥化湿地保护地

整理 | Ann

审|露尔

排版| 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