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催生”不仅被老一辈时常挂在嘴边,也成为官方格外关注的话题。

尤其是2023年,有关专家可谓“奇招频出”,在调休、婚姻、生育、教育等方面,给出种种建议。

各种催生话题多次被推上热搜,包括但不限于:

“三胎教育全免费、男性假期延长”

“2024年后出生免学费”

“建议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

全国各地甚至纷纷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年轻人生育,甚至有些地区将生育补贴、托幼补助的对象扩展到了一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昔日的计划生育,到如今的鼓励生育,中国生育政策在短短20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生儿育女的事情,看的还是个人意愿。

当面对长辈与国家的双重“催生”时,现在的年轻人还愿意配合吗?

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量为1346.93万对,为过去10年的高峰。

从此之后,中国每年结婚数据都保持下滑的态势。仅从过去4年的数据来看,每年以减少100万对的幅度下滑,这种形势可以说是非常严峻了。

而结婚数量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新生人口数量,从长远来看,会形成社会危机。

简单总结就是,结婚的年轻人少了,那生娃的必然就更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几年,国家虽然不断采取措施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比如低息贷款、购房补贴、婚介服务、普及正确婚姻观和家庭观。

但最终证明,很多鼓励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仍然有一大部分年轻人主动或者被动选择了单身。

可哪怕是进入婚姻的年轻人,也有一少部分人并没有生育意愿,继而选择了“丁克”的生活模式。

栏目《青年talk》里有一位嘉宾,从大学毕业起就坚定了丁克的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主动做了结扎手术,谈恋爱期间就向对方坦诚了丁克的想法。最终,他与志同道合的伴侣走进了婚姻殿堂。

这位嘉宾在镜头前坦言,选择丁克就是想逃避成为一个父亲的责任,自己并没有成为一个好爸爸的自信。

总之,丁克家庭的共识就是:结婚可以,养娃不行。

在中国当下的环境中,“丁克”家庭仍然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群体,但随着年轻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丁克”浪潮已然是日渐升温。

眼看这批人油盐不进,国家只能把希望放在了那些既愿意结婚,又愿意生娃的年轻人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这些年轻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4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宣传早已深入人心。

现在的育龄夫妇,正是在这项宣传下长大的一代人。

在某国企工作的小思和丈夫小林是自由恋爱结婚,婚后生下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

公婆很喜欢小孙女,加上国家放开了二胎三胎政策,老两口非常希望小思能生二胎,凑个“好”字。

可小思和小林早已达成一致,那就是只要一个孩子。

对于公婆的催生,小思采取的方法是“装傻充愣”“一笑置之”。

时间久了,公婆自然明白儿子儿媳压根儿没有生育二胎的打算,也就不再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一胎家庭都能这样和谐,也不是所有父母都这么通情达理。

在很多家庭中,固执的老人百般催生,甚至闹得家宅不宁,鸡飞狗跳。但不管怎么闹,大部分年轻人的态度依然明确:孩子,一个就好。

年轻人要么不结婚,要么结了婚不生娃,就算生娃也只生一个。

这也就诞生了一个有名的网络梗: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太辛苦,何必让娃接着苦

不得不说,现在的年轻人太难了。

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年轻人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努力工作,维持家庭和个人的基本生活。

而养育一个孩子不仅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也是对家庭经济实力的巨大挑战。

细究年轻人不愿生孩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教育成本过高,一个孩子从出生后,就需要在教育方面进行规划和投资。

早教、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费和其他费用加起来,形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根本无力承担如此高昂的教育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孩子的教育费并不等同于学费。在普遍重视子女教育的当下,还需要支付各种课外班、培训班,特长班的费用。

这部分费用加起来,更是令人不容忽视的一大笔开支,使得年轻人望而却步,对生育抱有恐惧心理。

即便是已经进入婚姻的年轻人,在考虑经济问题后,很大一部分选择了延缓生育,给自己时间积累足够的教育基金。

除了教育成本这座大山以外,年轻人不愿生孩子,还有住房成本过高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价的飞涨,使得许多年轻人叫苦不迭,难以负担买房的压力。

在一线城市,即便是高收入人群,也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蓄,才能负担得起一套房子的首付。

哪怕再二三线城市,甚至是18线小县城,要想购置一套房产,也需要一家人拿出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积蓄。

房价的飞涨直接影响到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为自己买房已经足够艰难,何况还要为孩子的将来奋斗,很多年轻人被迫选择了延后生育或者不生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普通人,过好自己的人生已经很不容易了,很难有余力再去承担孩子的人生。

于是,追求自身的安全感和稳定性,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普遍选择。

除去前面两个因素外,育儿成本过高,也是年轻人不愿生育的一大主因。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支付的开支相当可观,从奶粉、尿不湿等日常用品,到孩子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和娱乐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年轻人的钱包。

如果仅仅是钱的问题,或许还容易解决,但养育一个孩子,绝不是花点钱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父母付出几乎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来陪伴和照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命不息、鸡娃不止。在教育压力极其巨大的当下,许多家长深陷教育焦虑,生活几乎全是围着孩子在转。

而现代年轻人,一般从事着高强度、高压力、快节奏的工作,甚至很多是“996”“007”的工作模式。

养娃带娃,显得是那么不切实际。

一想到自己遭受的痛苦,自己的孩子将来还要体验一遍,大家就更不想生娃了。

这才有了网友们的自嘲:生活太辛苦,何必让娃接着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孩难求,如何破局

当然,除了以上因素外,年轻人不愿生育还有着其他种种原因。

比如,当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发展,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享受独立的生活方式,不愿为了孩子的养育放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在这种大背景下,“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的加剧,中国的生育率持续走低。

2022年出生人口仅为956万,这是1950年以来,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应对人口问题带来的挑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民众的生育意愿和能力。

然而,尽管国家先后放开“二胎”“三胎”生育政策,甚至有不少地区拿出“真金白银”,鼓励民众生娃,可惜效果甚微。

人口问题的解决是一大难点,世界各国对此都是束手无策。

具体到我国来说,要想提高生育率,首先需要增加收入提高工资水平,控制物价的上涨。

要想解决结婚和生育问题,房价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这个难题就留给专家去分析了。

年轻人生娃的前提,最主要的是减轻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父母,他们的时间不应该只属于资本,而是要投入家庭。而劳动法与工会,是我国劳工问题的一大痛点,8小时工作制与双休的落地始终阻力重重。

如果国家能够利用劳动法和工会,有效约束资本,改善用工环境,让年轻人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或许生育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也有人认为,年轻人之所以不愿生育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生育回报率太低,花费巨资养大的孩子将来不啃老就不错了。

看不到好处的事情,谁愿意做呢?

的确,现在的养老金制度是大锅饭模式,也就是所有在职年轻人,来供养所有已经退休的老人。

没有子女的老人,和多子女的老人,目前退休金的待遇是一样的。

这就造成了子女少的老人,年轻时逍遥自在,老了后,退休金不少领;而多子女老人,年轻时吃苦受累,年老时也看不到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将在职子女缴纳的社保,与父母的退休金挂钩,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孩子多,领到的退休金也就越多,让多子女老人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孩子多的好处,会不会能够改变当下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呢?

当然,这些都是网友们的热议和探讨,具体措施还需要国家去深入研究,制定出真正有利于民众的生育政策。

如今的2023年,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而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育率突破新低,预计出生人口仅有788万左右。

与之相对比的是,1941年正值我国战火纷飞的年代,全国人口仅有4亿人,但一年的出生人口都能超过8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可怕的是,根据当前的结婚人数推断,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很可能不足650万。

这意味着,我国将正式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生育衰退国。

在不久的将来,“断子绝孙”将不再是一句诅咒,而是大部分人需要面对的现实。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如何破局,还需要国家和民众做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所以,你有什么看法呢?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参考资料:
新京报官微
环球网 中国生育政策逐渐放开,什么措施有效“催生”?
中工网 覆盖全孩次的生育支持政策,是时候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