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家”,家文化也是我们民族底蕴的核心内容,但是说到家呢,难免就会涉及到房子,因为家有一层含义就是安定,能让自己很舒适,如果连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整日都背负着要东奔西走的压力,那怎么说得上家呢?

不过,如今的高房价是困扰着大部分人的一个难题。从建造到销售,不少环节都增加了一些费用。这让一般人承受不起。那么,如果省去开发商、省去营销费用,就自行集资在城市中修建一个小区,是不是就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住进梦寐以求的房子呢?

这样的想法非常有诱惑力,也真的有人实践过,只是最后的结果与发起人的初衷相差太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于凌罡在北京提出了合作建房的想法,他计划在北京拿下一块地,绕开房地产开发公司自行建房,从而为大家获得低价房子。当时北京的房价已经不低,所以网上有很多人口头表示愿意支持,一时间非常热闹。

可真正到了要出钱的环节,大部分人就退缩了,最终他们连块地皮都没能拿下来就失败了。

当然,这种一旦办成能有很大优惠的事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失败而停止,2005年一个极有经商头脑的温州人赵智强向温州市政府办公室提交了一份报告:

市场营销协会愿牵头招纳一批大专以上学历在温州工作两年以上,拥有部门经理以上职务的营销管理人才或具有相当职称的技术人才,开展个人合作建房。

当时的赵智强担任着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他曾经又搞过房地产,所以对此事非常有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州虽然不像北京那样是超一线大城市,但这里的人对房子的热情非常高,在赵志强提出合作建房的2005年,当地的房价已经达到了1.2万一平,一套90平的房子价格就高达百万,这在当年对大部分人来说都很吃力。

所以赵智强提出的“可以省30%的钱”的合作建房对工薪阶层来说,是正中痛点的。这个项目一推出就得到了社会上的热烈支持,很快就有300多人报名。

这报名也是有条件的,赵智强最后只挑中了三种人:一、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的会员,二、在市区工作和生活的郊区人员,三、却没有房子的困难户。除了第一种近水楼台无可避免以外,后面两种赵智强都是出于助人心理的,这也是此项目的初衷。

经过筛选,有256人成了合作建房项目的会员,根据房子的大小,他们各自注入了56万元和38万元的资金。这比起当年动辄百万的房子来说,已是大实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凑够了钱以后,接下来就是要拿地了,2006年11月15日,赵智强委托开发商,以1.0458亿元人民币拍得了蒲州街道江前村三产安置地块。

有了地,所有参与者就更加期待了,他们为这个住宅小区取名为理想佳苑,谐音就是理想家园,满满都是希望啊。

按照他们的规划,该小区会修建7栋楼,其中的一栋是15层,一栋是14层,两栋是9层,三栋是6层,加起来正好是256户。小区的总建筑面积是2.55万平方米,配备了家用停车场,总体来说还是很方便的。

不过他们没有相应的建筑和施工资质,便委托了瑞安市正源房地产开发公司来做建设单位,中城集团则是具体施工方。虽然也收取了一定的费用,但比起在外面找开发商买房子还是实惠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有了,地有了,施工、建设都有了,256位参与者本以为能很快看到自己的房子拔地而起,但没想到真正要实施了却困难重重。首先建房是需要证件的,个人合作建房也不例外。

一般的房地产行政审批都比较快,但个人合作建房这种类型的没有先例,相关部门也不知道该如何审批,当地政府也很迷惑,不知道这样的方式合不合法。

就说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理想佳苑到底属于保障房还是商品房?怎么说都有理,但就是没办法确认这种新型模式。

政府也不是要刻意刁难,只是怕出错,自己解决不了就只能上报,报上去后上级单位也没遇到过,所以还是得下来调研,直到2009年1月住建部才确定“理想佳苑项目是普通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与现行的政策无冲突”,发了建设许可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6年11月15日赵智强等人就已拍得地皮到获得开发许可证,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拿到建设许可证开始动工,出师就不太顺利啊。

而开工之后,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他们有256个会员参与,人多,声音也会多。有一个词语叫做“众口难调”,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发生了冲突,那就会要经过反复协商,如此一来极其耗费时间。

开始施工的第一年,理想佳苑就有过两次长时间的停工,第一次是部分会员对开发公司的设计方案不满意,提出要修改,但他们的方案其他一部分人也不满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期只能暂停了数月。

第二次就是有人对工程核算的价格有异议,发生了一点小争执,这让施工方也有些脾气了,本来他们利润就不高,还这里有意见,那里有意见,所以就又停工了。这次停工的时间还比较长,直到2010年6月才继续运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年之后,理想佳苑终于竣工完成。可即便房子已经建好了,并不就意味着他们能够住进去,因为在程序上还有销售的问题。理想佳苑是以普通商品房的开发程序报批的,按照当地的文件规定,商品房必须要在网上进行销售。

所以他们并不能按照自己预想的自己分配,只能是作为该项目的股东,享受分红。若是参与的256人想获得理想家苑的房子,只能自己再掏钱买回来,当然,如果自己不买,房子卖掉后他们也能从中获取一部分收益。

为何会如此呢?因为这个项目从花1亿多元拍到地皮之后就发生了变化,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想要将理想佳苑立项,第一道门槛就是需开发商自有资金比例超过35%。

然而,受他们委托的瑞安正元房产开发公司不可能会出这35%的自有资金。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256名会员就与瑞安正元房产开发公司重新签订了入股协议。这意味着,他们的个人合作建房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身份也由会员变成了股东。

按照规定,集资人无权按照出资份额来拿到其中的房子,于是就这样卡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两年后楼市出现低迷的局面,经相关部门批准,房子可以向出资人定向销售,集资人们才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来来回回数年,加上期间一些额外的支出,算下来他们也没省下多少钱。

并且真要说起来,本质上赵智强还是没有逃脱开发商,只是他与集资人们变成了一个新的开发商团体而已,与他们的初衷已经完全背离了。

因为这中间波折太多,得房也难以确定,所以这曾炒得无比火热的个人合作建房,最终也落得一地鸡毛,如今很少有人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