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悦,你李阿姨咳痰,胃管掉出来了。”5月8日早上,市第二医院护士高悦刚交接完夜班,就接到余俊博老人打来的电话,她顾不得回家看二宝,小跑着下楼,骑上电动自行车,直奔余俊博住的小区。

余俊博口中的“李阿姨”是他的老伴儿李津萍。21年前,李津萍因脑溢血病倒,后来病情不断加重,7年前成了“植物人”。2019年,高悦挑起义务“院外护理”李津萍的担子,陪伴这个家庭一起走过了5年。

视频:赵笠芯

10多分钟的路程,很快到了。听到楼道响起熟悉的脚步声,余俊博赶紧打开门,高悦一步跨进来,一边向余俊博询问李津萍的情况,一边径直走向里面的卧室。

仔细地查看一下病人,没发现有异常,高悦麻利地拿出一根新管子,熟练地插入李津萍的鼻腔,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再将露在外面的管子固定好,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看着如熟睡般的李津萍,高悦轻轻地将她露在外面的胳膊放进被子里,掩了一下被角,顺手帮着余俊博收拾床边的垃圾。5年时光里,高悦也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但这个家的冷暖早就被放在心上,两位老人是她不舍的牵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晚下班后高悦来看望老人。

高悦第一次走入这个家庭,是在5年前

2019年春天,高悦第一次接到余俊博的求助电话,有点意想不到。虽然他们曾经住在一个小区,邻里间聊天粗略了解彼此家庭境况,但并不很熟识。

“能请的人都请过了,能想到的人也都想过了,最后想到了你。”余俊博语气中透露着无奈,“你李阿姨平均20多天就得更换一次胃管。为缓解病情,每年还要输液三四次,总跑医院,实在折腾不起。”

起初,余俊博想自己为李津萍下胃管,可是这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造成食管及鼻黏膜出血或胃出血,一旦不慎插入气管,还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他害怕了,妻子经年累月被病痛折磨,已经很不幸了,虽然她再也不能和自己交流,但他还是希望妻子多陪他几年,有这个人在,家才像个家的样子。

了解老两口儿的现状后,高悦心里五味杂陈。她没想到,这几年李津萍病情发展这么快、这么重,让人很心疼。余俊博对妻子的不离不弃,更让她感动。在她10多年的护理生涯中,见过太多的重症患者,她知道照顾一个不能自理、不能交流的病人有多不易,她太能理解其中的难处,她觉得,这个忙必须得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李津萍老人的病情进展进行详细记录。

余俊博激动不已,多年照顾妻子的无助与艰难在那一刻有了被关爱被理解的温暖,他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泪水盈满眼眶。

这一帮就是5年

高悦,一诺千金。

从此,她骑着电动车开始了家、单位、李津萍居住的小区,三点一线的奔波。除了生二宝儿那个月,输液、“换管”一次都没落下。赶上下雨天,她披着一件雨衣就走;遇到雪天,她顶着一头雪花又出发了。有时在医院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过来,丈夫就开车把她送到李津萍家楼下,她上楼,丈夫抱着孩子在车里等。

风里来雨里去,岁岁年年月月。余俊博不忍心,他总想表达一下感谢,过年偷偷给孩子一个红包,高悦却又送回来,“您照顾大姨多不容易,我怎么能要您的钱”。看到应季的新鲜水果,他想着给孩子带点儿,高悦也总是婉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余俊博母亲早已经像家人般亲切。

高悦说,她是护士,做的就是护理、救治病人的工作,这事儿是应该做的,是举手之劳,帮这个忙压根儿就没想过回报,只要李津萍大姨在,她就一直做下去,要尽自己的力量,让这个家好好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中的高悦一丝不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医院里关心每一位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来电都耐心解答。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全媒体记者:赵力楠 赵笠芯 江虹)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