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做菜的主播能够火爆,并不是他们做菜有多么好,而是涉及了很多传播学的东西,因为隐藏得比较深,不容易被人们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要面对每天做饭菜的烦恼,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吃什么。毕竟,人们大多不是厨子,只会做简单的饭菜,不会做复杂的饭菜。而做菜主播出现之后,会适应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做饭菜的方法,让人们模仿着做。人们看多了这样的视频,就会把自己代入进去,认为应该像做菜主播一样做菜。至于做饭,大家都会做,主要是做菜。当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就要想办法做菜了。毕竟,多吃菜对身体有好处,而且要吃多样的菜蔬,才会对身体有利。在此背景下,做菜主播开始了自己的短视频拍摄之旅。他们会不断发一些做菜段子,里面不乏一些广告,甚至直接植入重复性的广告词语和句子,让人们在欣赏做菜短视频的同时被广告洗脑。当人们不知不觉购买了做菜主播推荐的商品的时候,就已经被洗脑了。

做菜主播会不断搜集菜谱,不断更新所谓的作品。即便一些作品千篇一律,都是一样的做法,也不会引发人们的审美疲劳。有些做菜主播无论是炖鸡还是炖排骨、炖鱼,都是一个套路,先炒,再加水炖熟,加入各种调料,而这种做法可以做很多东西,即便更新一百多个短视频也不为过,只是缺乏创新,但还是有人看。或许,互联网从来不缺乏无聊的人,也从来不缺乏带领无聊的人更加无聊的人。欣赏做菜主播内容重复的短视频本身就是无聊的表现,而很多人都来看,生生拉高了做菜主播的人气,那么,是不是无聊的人居多?当然,不乏做菜比较好的专业厨师在做短视频,也不乏一些追随者,但他们似乎并没有还原真实的生活,反而让人生活在追求美食的幻境中。

虽然人人都有追求美食的权利,但人们并不能每天“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而是要有自己的饮食方式,获得一定的食物。做菜主播似乎要带领人们跟着他走,而且要人们模仿他做菜。人们只知道他做菜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调料,让菜比较好吃,却并不知道很多调料加入菜品之后并不健康,尤其是长期吃这样的菜,会出问题。但做菜的主播不管那些,只是认为做出来的菜好吃就行了,没必要非得追求健康生态,也没必要非得让人们品尝。不过,做菜主播会自己品尝,还要做出夸张的表情,一个劲儿地称赞,说“味道好极了!”人们经常看这样的短视频,就会被洗脑,甚至认为做菜的主播就是偶像明星,就是人们喜欢的名人。于是,在人们的追捧下,做菜的主播迅速火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菜的主播本身没有太大的能耐,不会涉及社会问题的讨论,也不会对人们的精神成长有多大的帮助,只是涉及人间烟火气,似乎在弘扬饮食文化。其实,并没有多少饮食文化值得弘扬,只是他们受到某个当红大主播的影响,开始做菜了。那个当红大网红弄了做菜的视频,出口转内销,居然成名了。她从拔菜、加工菜开始拍摄,一直到做熟,有着一个成熟的流程,还能加工做菜的工具,甚至弄出很多特殊的意义。短视频中加入了小狗、小猫,吸引爱狗爱猫人士;加入了老人,算是有种敬老孝老的意思;加入了风景优美的环境,算是满足了喜欢旅游和自由的人的一些愿望。一般来说,做菜的主播表演做菜的时候,都会加入很多这样的元素,也都会煽情,甚至给人们要爱心,要人们点赞,转发,收藏。

很多做菜的主播都是农村人,说话幽默,做菜多种多样,传递一种所谓的正能量,让人看着有种朝气蓬勃的意思,还有拌嘴、误会等,都会让人们看到一些乐趣。很多城里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喜欢看农村人做菜,喜欢看他们说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喜欢他们那种“热爱生活”的劲头儿。其实,他们都在表演,要迎合很多人的心思。当他们做菜的时候,已经进入角色表演了。

他们做菜的内容比较安全,只是在做菜,即便插入一些拌嘴的花絮,也不一定带有什么“毛刺”,更不会带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偏差问题,而是会成为还原生活场景的东西,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方式。但很多人都认为他们表演的是真的,其实都是假的,有剧本,有拍摄人员,还有各种元素的加入,都能吸引一些特定人群,算是一种经过算计的拍摄,也算是一种带动人们习惯做菜思维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做菜主播能够火爆,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精心运作之后的结果。只要认真做下去,做菜主播就会获得一些粉丝,至于能不能火爆,就要看是不是能算计人们,是不是表演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