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全面解放战争发生前夕,中央军委为了在战争中取得对我方有利的战略地位,决定进攻平原,进军大别山,在多方考虑之后,命令刘邓大军进行挺进大别山的任务。

1947年,蒋介石在刘邓大军越过黄河之后,侥幸的认为已经将解放军驱过黄河,在他建立黄河防线之后,认为解放军没法再向南方渡过黄河,所以就将王敬久部门军队调向山东的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挺进大别山)

正是因为蒋介石这场错误的判断,刘邓大军直接从中间重点突破,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

随后,发起了鲁西南战役,紧接着渡过了淮河,进入大别山区,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

但是在这期间,有一位带路的农民竟然惊动了军区首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挺进大别山)

一、司令员的弟弟?18年没回家的老红军

部队在进山途中,因为不熟悉道路情况,所以不得不向附近的村子求助几位农民同志来带路

其中一位名叫陈锡礼年轻小伙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为他这一路很活泼,与在行军途中的我党战士也越聊越投机,但随后他却说了一句让在场的战士震惊不已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路的群众)

“俺有个哥哥叫陈锡联,从黄麻起义开始参加的红军,总共得有18年都没有回过家哩,俺老娘都六十多岁了,一直让我在外面打听打听,所以俺想问问各位首长,咱部队里有没有一个叫陈锡联的人啊”。

周围的战士和干部们听到他说完这句话之后,全都大吃一惊,原来他所说的陈锡联不是别人,正是我军三纵司令员

六纵的政委知道这件事之后,赶紧联系三纵的陈锡联,经过确认之后,两人真的是兄弟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二、红军“小钢炮”,“现代赵子龙”陈锡联将军

陈锡联生于1915年1月4日出生于湖北红安高桥镇,早年间家里十分的穷苦,老母亲为了让陈锡联有一口饱饭,不得不让本该在学堂朗朗读书的陈锡联去给地主家里放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安县)

在1929年,在看清楚旧社会剥削人民的残酷真相之后,毅然在家乡参加陂安南游击队。在他多年从军的戎马生涯中,多次负伤,有四次是致残和危及生命的重伤!

虽然身上刀伤枪伤无数,陈锡联并没有胆怯,反而在军中尤其善打硬仗、恶仗!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是我军的一把利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将军)

但是自从陈锡联加入红军之后,在革命形势日渐紧迫之下,有整整十八年没回过一次老家,与老家的亲人也都失去了联系,所以当他听到自己的亲弟弟陈锡礼来找他之后,心里也是一惊,更是听到自己的老娘还健在的时候,一行热泪在这个铁血汉子的眼眶中流了下来。

三、母子短暂团聚,奈何忠孝不得两全!

在部队了解清楚情况之后,3纵队马上就派了几名战士,在陈锡联的老家把十多年未见的母亲接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无关)

陈锡联在见到母亲的那一刻,百感交集,面对多年未见,面容苍老的老娘,陈锡联的心都要碎了,赶忙拉着母亲进屋,听着母亲细细的描述着他走了这十多年间家里发生的各种事,陈锡联也向母亲一一诉说了这几年在外革命的经历。

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因为敌情原因,部队不得不转移别处,陈锡联的家人也只团聚了仅仅一夜,第二天陈锡联将军送老母亲的时候,把自己的被褥等等使劲往母亲来时的小推车里放,好像要弥补这十多年来对家里的亏欠。

并且叮嘱弟弟一定要将母亲照顾好,随后就依依不舍的目送母亲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四、“刀剑入库,马放南山”,尽孝道母亲却不习惯生活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在中央的安排下,陈锡联被任命为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待自己的生活安定下来之后,陈锡联便萌生出了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尽尽孝道的想法,随即就给母亲写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旧景)

但是母亲却回信拒绝了他,这位将军母亲在信中说道:“你们城市太大了,我是个庄稼人,住不习惯,只要你有出息,我就心满意足了,你好好工作,我有你弟弟照顾,不用挂念我”。

让人意向不到的是,在1954年的冬天,陈锡联将军的母亲突然病重,在她的弥留之际,一直呼喊着陈锡联的乳名,想要见儿子最后一面。

陈锡联得到消息之后,马上安排好手头上的所有工作,急匆匆的赶回老家。但天不遂人愿,这位坚强的母亲最终没有等到自己最挂念的儿子,等到陈锡联赶到家中的时候,老母亲早已驾鹤西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在极度悲痛的情况下,陈锡联把母亲安葬在家乡小时候放牛的那片山坡上面,在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

回到工作岗位之后,因为多种原因,陈锡联一直没有返乡去祭奠母亲。但是在1997年,坐落在陈锡联家乡红安县的李先念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作为李先念的战友,陈锡联也从北京赶来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念纪念馆)

在仪式开始之前,陈锡联在他人的陪同下,踏上了阔别了几十年的故乡,一路上他百感交集,“少小离家老大归”,最终在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之后,陈锡联又站在了母亲那荒草丛生的坟前。

望着那有些被灌木遮掩的小土包,82岁的老将军陈锡联再也控住不住自己的心情,在坟前深切的呼唤着:“娘,我好想你。娘,我来看你来了!”

一声声思念,透过了云端,透过了生与死的界限,陈锡联恍惚中好像又回到了它的童年,好像此刻他又是那个给地主放牛的“小牛倌”,依旧在这片离家不远的山坡上,望着远处低矮的小土房,倾泻着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将军晚年照片)

张剑虹.陈锡联:母亲坟头的深情呼唤感天动地[J].世纪行,2006(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