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后,A股和港股继续突破向上,走出了“技术性牛市”。其中港股红利板块的全面爆发,更是吸引了全市场的关注。

从基金的角度看,上周五(5月10日),多只港股红利相关ETF单日大涨超5%,港股央企红利ETF、港股红利指数ETF、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等多只红利相关ETF单位份额净值创上市以来新高。

港股红利板块为何走势如此强劲?和A股市场相比,港股市场的高股息策略有什么优势?市场上有哪些港股红利基金可以快速布局,其中有哪些基金更为“实惠”?

高额红利税或将减免?港股高股息策略爆发!

此次港股红利板块的爆发,从消息面来看,最直接的刺激是港股高额红利税或将减免的传闻——5月9日,彭博通讯社报道国内监管机构正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上市公司时,在取得股息红利时所需缴纳的20%的所得税。

事实上,在今年两会期间,香港证监会主席雷添良就已建议降低港股通个人投资者的股息红利税收水平以及降低港股通内地投资者的准入标准。

对于内地个人投资者,红利税可能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毕竟在A股市场持股一年以上就无需再缴纳红利税。

但在投资港股市场时,红利税是投资者不能忽视的一项隐形成本。

对此曾有红利基金经理公开表示:“同样一个红利股我为什么不买港股而买A股?因为我通过港股通去买高股息股票,需要多支付20%的红利税,同时考虑到港股市场流动性不如A股,在估值上应该还有10%以上的流动性折价,所以同样是高股息股票,港股必须是A股的7折以下我才愿意买!”

简而言之,对于港股红利板块,除了流动性折价之外,红利税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估值折价因素,那么一旦减免港股通红利税,港股红利板块的折价就有巨大的修复空间。

在A股市场,红利策略可谓近年来最受投资者关注的策略之一,而自2月开启反弹以来,A股红利板块也确实表现强劲,截至5月10日,中证红利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达13.85%,在一众核心指数中表现大幅领先。

而在A股红利板块在4月中下旬经历冲高回落的同时,港股红利板块却持续上扬,5月10日更是单日大涨3.74%,刷新了新高。

由于A、H两市红利指数成分股国企市值占比均接近90%,我们以“红利”“股息”“国企”“央企”等关键词作为筛选红利基金的标准,截至5月10日,今年以来已有十余只红利基金涨超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近一月收益率(4月11日至5月10日)来看,港股相关的红利基金表现确实更为强劲,涨幅均超10%。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介绍港股红利策略有哪些优势。以回答本文核心问题:对比A股红利基金,港股红利基金的配置价值如何,现在还能“上车”吗?

A股红利 VS 港股红利!现在还能配置港股红利基金吗?

站在资产配置的角度看,红利、高股息策略,是我们权益资产中不可或缺的“底仓”。在这一点上,险资、社保基金乃至于外资的选择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

根据平安证券统计,在A股市场,以股息率≥3%个股作为高股息板块,截至2023年9月底:保险资金6成仓位在高股息板块,规模超3200亿元(7成为银行);社保基金有5成持仓是高股息,规模超2000亿元(8成为银行);北向资金(陆股通)的高股息持仓超6200亿元,仓位约31%,超配5pct。

在经济由高增速发展阶段切换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无风险利率中枢持续下台阶的当下,高股息策略无疑是中长期配置的核心之一。

海外成熟市场历史也可以佐证:低利率水平会凸显高股息、经营质量优质的股票的性价比,进而引起资金的追逐。

但在经历今年的大涨后,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A股红利板块的股息率出现显著下降,已经不复此前的诱人水平,与此同时港股红利板块性价比凸显。

根据Choice数据,截至5月9日,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为5.17%,而港股红利板块的代表指数——港股通高股息指数(930915.CSI)的股息率高达7.62%。

这样悬殊的差距,与资金的低配不无关系,据平安证券统计,截至2024年3月底,港股通股息率在9%及以上的个股持仓约4.8%,略低于相应公司总市值占比5.6%的水平;股息率在6%及以上的个股持仓占比约45.5%,相应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为48.5%。

但港股红利板块的优势并不仅源于低估值。事实上,港股上市公司的股息水平,长期以来都显著高于A股。具体到公司维度,据平安证券统计:

分红比重来看:以2022财年分红为统计口径,A股2022财年有超3500家公司实施分红,年度累计分红总额占分红公司实现净利润总额的比重为38%,同期港股2022财年有超900家公司实施分红,年度累计分红总额占分红公司实现净利润总额的比重为40%;结构上,A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比例大于40%的公司数量占全部分红公司数量的比重为36%,同期港股为43%。

分红连续性来看:A股和港股实现连续三年(2020-2022年间)分红的公司数量占2022财年实施分红公司总数的比重分别为69%和77%,均在7至8成左右的较高水平。另外,以2023年一季报至三季报期间分红为统计口径,A股2023年前三季度至少有一次分红的公司数量占比为4.9%,同期港股为16.3%。

有这样悬殊的对比以及重大的潜在利好,也难怪港股红利板块近期走势强劲,这里笔者也整理了便于布局港股红利板块的公募基金名单如下,供大家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前文所说,港股红利策略当前的一大局限,可能就是前文所说的港股股息红利税了。那么假如红利税并不减免,作为基金投资者我们有没有好的工具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成本呢?

关于港股股息红利税的详情,可以参考下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本文不过多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

需要大家关注的是红框部分——“境外投资者”的股息税率水平,要远低于“内地个人投资者和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内地居民企业”。

以红筹股(中国居民企业,管理总部在境内)为例,通过港股通购买,股息税为28%,1元派息到手只有0.72元;但是以“境外投资者”身份买,股息税只有10%,到手0.9元,从0.72到0.9元,税后股息增加了25%。如果是H股,股息税也可以从20%降低到10%,相当于股息提升12.5%。

我们内地投资者,其实也可以成为这个定义中的“境外投资者”,只要通过QDII基金投资,而非港股通基金即可。

由于港股通渠道额度较大,市面上的港股基金大多是港股通渠道,而需要占用外汇额度的QDII基金,大多数基金公司更愿意用来布局美股或其他海外市场——QDII额度的稀缺,从前不久一些纳指、日经ETF的疯狂溢价事件就可见一斑。

但还是有少数基金公司发行了一些高股息、央国企概念的QDII港股基金,为我们拓展了这方面的可选标的。针对QDII港股基金,笔者也专门整理名单如下,供大家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QDII额度的稀缺,加上此类ETF申赎规则较为复杂,因此常出现折溢价情况,溢价买入会提高我们的投资成本(反之则是降低成本),因此大家在投资时还需要注意折溢价指标。此外,在经历了短期大涨后,也应当小心回调风险。

【资料来源】:公募排排网、基金公司官网

【收益计算说明】:按区间收益率或基金规模变化由高到低进行排名。

【排行说明】:以上排行不代表公募排排网从事基金评价工作,公募排排网仅对自身所收录的公募基金产品以一定规则进行排行,上述排行不得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唯一依据,仅供投资者自研参考使用。

【风险揭示】: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