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正月二十日,为了感谢母后在夺门之变中对自己的支持,明英宗朱祁镇亲率文武群臣奉册、宝,尊皇太后孙氏为“圣烈慈寿皇太后。这里的“圣烈慈寿”是徽号,也就是对在世皇太后的尊称。

这样的大喜事,除了要下诏大赦天下以外,自然也需要通知分封在各地的亲王宗室。然而孙氏作为明朝第一位有徽号的皇太后,显然让宗室们在对应礼节上甚为陌生,以至于错误百出,惹得皇帝陛下龙颜大怒。这其中,就包括分封在河南洛阳的伊王府。

孙太后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太后剧照

那么整个伊王家族在天顺年间都有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伊简王朱颙炔

伊简王朱颙炔

明代的首封伊王,是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五子朱㰘,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封,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之国洛阳。

这位伊王殿下在少年时亲历母妃殉葬后性情大变,到了封国之后“削发裸袒,男女杂处”,以至于洛阳百姓怨声载道,礼部官员也对其进行了严厉弹劾。就在永乐皇帝朱棣犹豫之际,朱㰘恰好去世,年仅二十七岁,且留下刚满周岁的独生子朱颙炔。于是皇帝赐以恶谥“厉”,但却保留了伊王的封号。

伊厉王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厉王墓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十二岁的朱颙炔袭封伊王。在袭爵之初,朱颙炔的表现还比较中规中矩,比如为了不给朝廷添麻烦,动用王府洛阳中护卫军士修建伊厉王享堂。而朝廷对于伊王这一家子孤儿寡母也非常照顾,比如监察御史赵本奉旨巡按河南之时,对年轻的伊王殿下态度傲慢,当时的皇帝宣宗朱瞻基立时将其下狱治罪。

戊辰,下监察御史赵本狱。以巡按河南,谒伊王倍慢也。—《明宣宗实录卷一百十三》

等到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之后,朱颙炔的身份变成了皇帝的叔祖,朝廷对他们这一家子更是优容,毕竟整个伊王府也没几个宗室。和人数庞大的开封周王府相比,供养伊王家族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景泰帝朱祁钰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泰帝朱祁钰剧照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庶弟郕王朱祁钰成为新天子,朱祁镇则被软禁在南宫做他的太上皇帝。但伊王的辈分没有变,新天子对朱颙炔也很客气,比如和他请求升任王府右长史胡志为左长史,审理正杨大用为右长史,朱祁钰一概准奏。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在孙太后的默许,野心家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的支持下,太上皇帝从南宫破门而出,直入大内重登皇位。重病缠身的朱祁钰,则先是被废黜为郕王,接着又莫名去世。

朱祁镇即位之后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随即在当年五月增给伊王岁禄本色米五百石。伊厉王岁禄只有一千石,而朱颙炔在父王离世自己又没能袭爵之时,每年只能拿到三百石。一直到仁宗朱高炽即位,才开恩将朱颙炔的岁禄增加到二千石。这次英宗再加五百石,对收入微薄的伊王府来说,算是一笔巨款。

孙太后与明英宗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太后与明英宗剧照

回到本文开头部分,孙太后的生日是二月初三日,所以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正月上徽号的时候,各王府进贺的圣旦表文都已发出,朝廷不会怪罪。然而到了当年十一月初六日冬至节之时,伊王府虽然在表文中改称孙太后为“陛下”,但是却漏掉了“圣烈慈寿”这四个字的徽号。

我们在这里做一个补充说明,在孙太后之前,没有徽号的皇太后一律称为“殿下”。只有当年的仁宗皇后张氏在升级为太皇太后之后,才改称为“陛下”。现在英宗为了抬高母后的地位,要求各王府尊称“圣烈慈寿皇太后”为“陛下”。这一次郑、周、荆、唐等七家王府仍称孙氏为殿下,庆王、伊王、岷王这三家倒改称了陛下,却忘记了徽号。

到了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的皇太后圣旦,其他各家王府都已经乖乖改正,而伊王府在表文中的称谓虽然没有问题,却先是遗漏副本,然后更是将礼物和奏本混包在一起。英宗见朱颙炔屡教不改,在敕书中也不再客气,不但将其称为“尔”,更是发出了极具威胁意味的警告。

甲子,敕伊王颙炔曰:“尔进贺圣烈慈寿皇太后圣旦表文,如何不具副本?又将进奉礼物、奏本包封于表文匣内。先因尔进贺冬至表文怠慢不恭,已有敕书戒饬,今复忽略不谨。朝廷虽从宽典,在王宁不愧于心乎?其长史等官姑再问罪。王宜痛自改省,若又仍前自取过愆,恐非所以保禄也。王其慎之。”—《明英宗实录卷三百》

孙太后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太后剧照

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七月十一日,伊王朱颙炔去世,享年五十岁,谥曰简。谥法“平易不訾”“简”

洛阳王朱勉塣

洛阳王朱勉塣

朱勉塣,生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伊简王庶长子,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册封为洛阳王。

有的时候大明朝廷的礼部官员,确实让人很无语。伊藩的封国在洛阳,然后你封伊王的儿子做洛阳王?那怎么不封秦王的儿子为西安王、晋王的儿子为太原王、周王的儿子为开封王?这封号是不是给的太随意了一些?

伊王封国:洛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王封国:洛阳

按照惯例,封了郡王以后,朱勉塣就不能继续住在伊王府中,而是要出府“别居”。朝廷选定前河南卫指挥杨虎的宅邸,命河南三司出钱出人负责改建。工程拖拉了两年一直没有竣工,恰逢河南大旱,于是言官请伊王效仿当时的宗室贤王周王朱有爝的做派,自备物料、工匠进行修建。朱颙炔这个气啊,周王岁禄一万四千石,我才二千石,能比吗?

先是,河南三司修伊王庶子府。至是,三司以时值饥馑。请敕王如周王例,备物料工匠,庶不伤民力。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七》

到了天顺年间,朱勉塣向朝廷上奏,称府中缺乏可供使唤的下人。想从王府护卫军校之家,挑一些“谨厚无依”的妇人和女子入府。

然而对于皇帝来说,谁知道你们实际操作的时候,会不会就紧着年轻貌美的挑?谁能保证?到时候利归王府,冤归朝廷,是以为你自己太聪明,还是我脑子不够用?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英宗能够从暗无天日的南宫之中出来,就证明他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洛阳王这点花花肠子,哪能瞒得过朱祁镇的如炬慧眼?皇帝当即对朱勉塣的请求予以驳回,让司礼监拨两名内使去河南,给洛阳王府“使令”

到了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洛阳王的一次擅作威福,又一次引发了皇帝的雷霆之怒。王府校尉李成,洛阳城内某大户的家属。这位李校尉仗着这双重身份,在城中吃拿卡要,敲诈勒索,民怨很大。

洛阳县典史辛和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派人“强拏”,也就是强行将李成抓来审问。所谓的典史,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未入流属官。消息传回洛阳王府之后,朱勉塣瞬间炸雷,区区一个芝麻绿豆官,也敢挑战皇明宗室的威严?这位郡王殿下立刻派出校尉侯勉等人,将辛和带回王府“笞责”,也就是用荆条抽打脊背和臀腿部位。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朱勉塣确实狂妄地过了头,当年他老爹私自囚禁河南府知府李骥,就曾经遭到明宣宗的斥责,而他这一次公然干预司法,必然也会遭到明英宗的迎头痛击,我们来看看皇帝给他的信中都写了什么。

典史职事虽微,系朝廷守土治民之官。尔辄听下人擒拏凌辱,是不知有朝廷也。况校尉系本县土民,既有吓骗等情,自宜痛加惩治。尔却不责校尉而笞典史,徇私违法莫此为甚。尔任情妄作如此,是亦教授不能辅导所致。今提教授来京究治,其校尉李成等令御史就彼执问。自今尔宜安分循理,保享禄位,毋蹈前非,庶副亲亲之意。—《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三》

李成当然罪有应得,可怜王府教授却要给朱勉塣来莫名背锅。不过话说回来,他们本就肩负着辅导郡王的责任,出了事他们不背锅谁背锅?难道把洛阳王废为庶人?这么点事,还不至于。

伊简王共三个庶子,长子即朱勉塣,次子早夭,第三子朱勉坍年幼。换句话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洛阳王都应该在父王去世后居丧然而等到进封伊王。

明代亲王府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代亲王府大门

不过当年八月初六日,是祭祀王府社稷、山川之神的日子,王府左长史金润上言朝廷,称洛阳王和本府官员都要居丧,只怕“未可以承祭”。礼部对此大为不满,认为“不以私丧废公祀”,英宗于是让朱勉塣负责主祭。

甲辰,礼部奏:“伊府长史司左长史金润等言:‘本年八月初六日应祭社稷山川等神,而洛阳王并臣等俱居伊王丧,恐未可以承祭。’臣等议《礼》不以私丧废公祀。今洛阳王虽有父服,其社稷山川之祭,宜令主祭。”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三百四十二》

结语:到了天顺年间,一些洪武初年就册封的强藩,比如秦藩、晋藩、周藩,早已出现了亲王、郡王、镇国将军之下的辅国将军。而伊藩子嗣单薄,就只有朱勉塣这一个郡王,朱勉坍要到明宪宗成化年间才被封为光阳王。

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伊简王、洛阳王都是唯唯诺诺的性格,只怕早就被当地有司官员给压制得死死的。饶是如此“跋扈”,当时为了修建按察分司,河南按察司佥事叶遄,还让洛阳知县金挀去王府擅取木料。

明代的亲藩其实也很难,过于贤良,朝廷有疑心。过于平庸,地方官要欺负。过于凶暴,则有除国的风险。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是每一代亲王、郡王最需要琢磨的头等大事。那么伊王家族到了明宪宗成化年间又有哪些故事呢?我们放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