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面前有两份工作,年薪都在20万到30万之间,一份是进入体制内或者上市公司工作,另一份是进入制造业发展,当一名蓝领工人。

你会选择哪一份工作呢?

事实上,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第一份工作。

毕竟,进入体制内工作或者上市公司,办公环境舒适,受人艳羡,是无数打工人的梦想。而当一名制造业工人,整天灰头土脸,说出去也不好听。

不难看出,中国人世俗的观念,无声地将社会的职业划分为三六九等。人们一边高呼着“劳动最光荣”,一边又削尖了脑袋爬向所谓的金字塔顶端。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如此执念于“铁饭碗”,而排斥专业技术的工种呢?针对这一社会现状,今天,我们不妨剖开来聊聊。

技校为什么无人问津?

2023年11月26日,2024年的国考在这一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继去年报名人数破250万后,今年公务员考生人数再创新高。

据统计,报考人数已首破300万,平均77人竞争一个岗位,而最热岗位竞争比竟高达3572:1。

从这一个个夸张的数据不难看出,中国年轻人最热衷的岗位中,公务员始终稳居榜首。

对此,网友表示:试问上岸难不难?轻舟已撞大冰山。

还有网友无可奈何道:参加完今年的大考,我才明白我们家亲戚为什么是横着走路的。因为人家全家都在体制内!

而有位网友的调侃更是获赞无数:因为打工的干不过经商的,而经商的干不过从政的。

或许,这里的“干不过”涵盖了三层意思:一是社会地位“干不过”。正如文章开头所述,我们对于铁饭碗的观念可谓是根深蒂固。

相同收入的工作,都想选“体面”的那一个,所谓体面,就是宁愿在办公室扒盒饭,也不愿意下车间啃鸡腿。

从前学生的口号是“努力学习建设祖国”,而现在 “鞭策”孩子成了“你要是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去技校混日子了”。

一个孩子能不能考上名校,能不能当上一官半职,直接决定了“祖坟能否冒青烟”。

所以,中国人在这样的执念里画地为牢,孩子们也不得不去挤占高考的独木桥。

但读大学并非最终目的,重点是从学校的“金字塔”出来之后,有没有傍身的一技之能。

二是收入稳定“干不过”。在网上,有人把现在年轻人找工作的条件归纳为九个字:离家近、拿钱多、没事干。

如果非要三选一得话,那必须得拿钱多。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的确,在当下,大部分人都坚信,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2023年,网上发布了年轻人最青睐的十大职业,它们分别是:国家公务员、烟草公司、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国家电网、医务工作者、国有银行、以及中国铁路等。

不难看出,这些职业的共同点无非是工作稳定、待遇优越、福利丰厚。毕竟如今的人情世故太费钱了。

而相较之下,那些技术工种,就很难被大家看好。因为如今技术行业并不缺熟练工,缺的是高级技工。

目前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技术工种的稳定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而且他们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保障。

总之,技术工种的职业回报率低,而年轻人但凡有别的选择,就不会进入技术行业。

三是发展前景“干不过”。资本的趋利性,导致了一个企业或投资人,根本不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用于培养真正的技术人才。

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至今无法摆脱“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的用人困境。这势必造成当下矛盾的社会现象:即一头是企业招聘难,而另一头是个人就业难。

综上所述,社会的偏见严重低估了技术工种,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也被迫卷入这样的就业漩涡。

“漩涡”越大,技术工种的缺口就有多大。

然而,企业破局需要技术支撑,城市建设离不开技术加持,国家发展召唤更多的技术人才。

所以,考名校、报国考,无疑是一条难走的路,因为走得人太多;而读技校、学技术,不失为一条康庄大道,因为技术人才严重稀缺。

相信,就业的路有千千万,高考分流绝不等于人生的分流。

中国高级技工缺口到底有多大 ?

近日,网上有这样一则新闻:泥瓦工月入两万,“蓝领中产”即将浮出水面。

很快,新闻引来了不少网友们的热议,有专家总结:收入高的本质是人力匮乏。

那么,中国的人力都到哪里去了呢?

据美团平台提供的数据,到2023年,美团骑手总数已经超过了700万人。而饿了么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外卖骑手数量至少增加了300多万人,总数达到了738万人

再加上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的员工,此类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将很快突破1个亿

而另一边,制造业领域招工难的问题日益加剧,绝大部分企业面临一线工人严重短缺的难题,如电工、精细木工、电焊、钳工等等。

总所周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但多年来,我国制造业技术含量总体偏低,国家的发展容易陷入被动,况且,随着产业的升级,制造行业急需更多的高级技工人才。

2023年,国家统计局针对全国9万家中大型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58个属于制造行业的技术性工种。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的人才总数将接近6200万人,技术人才需求将接近3000万人,人才缺口率将高达48%。

山东济南某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部高管燕总表示:为加快了促进发展,企业进行了自动化的改造,对高级技工的需求在逐步提升,这是公司当前面临最大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近年来,大部分企业抛出高薪吸引人才,有的专门开辟技术人才晋升的绿色通道,更有甚者,不惜附加股权激励等方案来增加招聘筹码。

但效果并不乐观,大多数企业依然难以走出技工短缺的窘境。

国外:做技工不丢人

想要破解技术人才短缺的难题,除了升职加薪、股权激励,还有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呢?

总所周知,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先进的制造,而高端制造取决于精湛的工艺。

在德国,做技工不丢人。

德语中“职业”一词,即为天职或上帝的召唤,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从“天职”的意义上看都是神圣的。面对神圣的职责,德国人自然静下心来,专注而极致地做好每一件分内的工作。

在德国,无论是高谈阔论的政治家、教育家,还是真抓实干的工程师或技术工人,他们之间只有分工之别,毫无尊卑贵贱之分。

所以,出色的技工跟其他“高等职业”一样,享受同等的声誉和尊敬,所以他们的技术工人也能获得成就感,让工匠精神得以相传。

不仅在观念上,在收入待遇上德国做的也很好,他们的普通技工月薪能达2000-3000欧元(约14500-22000人民币),而且更好找工作。

德国的技术工人还享有公平的工资和福利、高标准的生活和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大大激发了公民的积极性。

正如此,德国的教育不功利,每个家庭可以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们也能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成长,择业,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不内卷,就业不内卷,国民幸福指数飙升,各行各业蓬勃发展。

当然,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技工收入正在迎头赶上。

广东某科技股份公司,人力资源部黄经理曾分享他们的现状:企业目前急需机械和自动化的一线技术人才,岗位月薪定在8000元到12000元之间,并且保障五险一金。

在他们厂里,从技工到技师,中间有十个级别。最高的级别工资可以等同于高级工程师,或者直接达到职能经理水平,年薪高达三五十万。

上海某信息技术公司的技术工人不仅待遇优厚,精神层面更是处处给予关怀。

由此可见,中国中高级技工的收入待遇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一波高增长。

大国制造,人才为先

中国机械制造行业要强大,技术人才才是关键。

尊重专业技工,研发核心技术,构建制造强国,是当下中国人值得反思的严峻问题。

那么,如文首所述,倘若相同的两条路摆在面前,你会如何抉择呢?

参考资料:
1.机加工前沿丨技工缺口将达3000万!有企业开出百万年薪!
2. 央视财经丨这类人才,用工缺口巨大!薪资水涨船高!
3. 科技日报丨德国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4.教育十日谈丨德国技工月薪2万起,年薪最高60万元,比公务员还吃香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看见人间百态#